大明狂潮_12、多看、多學、多想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蔣洲趕緊恭送毛烈不提。

而利瑪竇是在公元1583年,也就是明朝萬曆十一年的時候進入中國的。現在是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也就是說,毛烈隻是把漢語拚音提早了四十年拿出來,並且還並不算是初創。因為寧波自唐朝以來就是天下列邦買賣交換的集合地之一,各國筆墨字母的漢語拚寫版幾近都有,這本“漢語拚音”隻能算是第一個體係化、精確度最高的漢語拚寫體例罷了。

“事物並不是一成穩定的,其用處也不是定死的。比如繪畫和書法,就能用來繡製在袍服上麵,就像官員們穿的那些官服一樣,前麵都有個補子。”

“這拚音還真是一個認字讀書的利器!簡樸易學。把字用拚音標註起來,哪怕是再龐大的漢字,隻要熟諳拚音,就能把字精確地讀出來!”

“仆人!”蔣洲脖子一撐,正要再次辯論時,卻見毛烈擺手道:“如許,你我在暗裡裡以兄弟相稱,在外再論主從如何?如此一來,你我兩願都能達成。”

很小就被老管家側重培養的蔣洲也不例外,加減乘除運算非常諳練。“根本數學”一書中的一次方程,也並不是很難。在毛烈的細心講授之下,蔣洲很快就將其把握。

毛烈也未幾言,直接開端扣問起這些繡工的刺繡技法。

有老管家事前的安排,三十個新來的繡工都在院中等候。見了仆人親身前來,繡工們紛繁施禮。

“多看、多學、多想。”

毛烈見此,也隻能搖了點頭:“好吧,那就這麼定下來吧。在外我直呼你的名字,暗裡裡叫你大哥。”

“仆人,您如何連女人繡花的本領都會啊?”

見蔣洲有所心得,毛烈也不打斷,獨自走回了老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