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寺人這回承諾得挺痛快,從速過來請命。
“蘇生員辛苦了,小良啊……”常蕪又對那小寺人喊了一聲。
把常蕪等人在豐城船埠奉上船,看著船逆流而下,消逝在視野中,韓文歎了口氣,對跟在身邊的王奇和蘇昊說道:“唉,總算是把這個瘟神送走了,但願采金之事順利,他就彆再來騷擾我等了。”
韓文道:“此事說來話長,擺佈這一起上無事,本縣就給你說說吧。”
吳銓說這話的時候,王奇向韓文投去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韓文曉得,吳銓必然是得了王奇的好處,以是站出來替豐城縣衙說話。要曉得,采金礦的投入一點也不比金礦的產出少,如果統統的職員和耗損品都由豐城縣衙承擔,那還不如直接把這筆錢拿給常蕪去呢。
“你不曉得此事嗎?”韓文有些不測。
世人分開船埠,王奇先向韓文告彆,回家去了。明朝的法律規定官員必須住在府衙的廨舍裡,不得住在內裡,但如許的規定到了明朝前期也就是一紙空文,像王奇如許的官員都在縣城裡租了大宅子住著。誰耐煩住在縣衙內裡,每天見了知縣還要施禮。
“定當如此。”王奇答道。
韓文趕緊答道:“常公公,這采金之事,甚是龐大,此中采金、遴選、提煉,均需技藝諳練的匠人。據下官所知,本縣並無善於此道之人,恐怕還得煩請常公公從工部請匠人來。”
本來,這所謂的國本之爭,就是立誰為太子的題目,而這背後觸及到的是皇宮裡的兩位妃子,彆離是恭妃王氏和貴妃鄭氏。
“恭喜常公公。”韓文和王奇天然曉得這個時候該說甚麼,他們倆不約而同地站起家來,向常蕪表示慶祝。
“但是,他代表的,畢竟是聖上。”韓文道,“我等隻知聖上而不知鄭妃,他要鑄甚麼金佛,是他本身的事情,我等不參與就是了。”
“下官服從。”韓文趕緊答道。
常蕪拿到了金礦石,鎮靜非常,他再也坐不住了,當即號召兩名錦衣衛起家,和他一起回南昌去安排采金事件。韓文冒充地挽留了幾句,常蕪說道:“韓知縣啊,非是咱家不想多呆幾天,實在是這采礦的事情,刻不容緩啊。這鄭娘孃的生辰頓時就要到了,咱家還想著要拿采出來的金子鑄一尊金佛奉獻給鄭娘娘呢。”
中國當代有個觀點,以為太子是國之底子。因為萬曆的皇後冇有生孩子,以是在朱常洛和朱常洵之間,立誰為太子的題目,就成了一個非常敏感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