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_第三十七章 銀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在常氏麵前,已經鮮明呈現了一座銀山。

帳局為了取信於人,張瀚本身當然也是存銀出來,新平堡和大同兩端都是存錢最多的,從大頭販貨過來也是條門路,很多人在新平堡存銀,然後到大同取銀辦貨,非常便當,當然還是從大同存銀,到新平堡取銀的更多一些。

就算代價上漲,張瀚仍然是不斷的收糧,固然銀錠等人收糧的代價也是不低,但利潤被嚴峻減弱,周逢吉和梁宏已經建議張瀚放棄,畢竟私運是為了贏利,這般大範圍賣糧疇昔倒是冇有一點好處,另有被人拿捕的風險,實在是支出與所得不成反比。

“少東主,這是本日要運走的糧食,這個月仍然是兩萬石。”

和裕升的名頭已經打響,有各方麵的乾係,薄弱的騾馬行範圍,各地都有的分店,帳局生領悟越來越火爆,而對有一些怯懦謹慎的客人來講,揭示一下小山般的百兩大小的銀錠,實在也是必須之舉。

這也是給了張瀚機遇,現在每日三四百兩,他有信心數年內一天三四千兩,當然那得把全部運輸收集鋪滿北方,到時候帳局買賣更加不成設想,這麼算來,十年內賺到範永鬥那樣的身家,乃至超越,這都不是胡想了。

這裡是兩個月時候賺出來的銀兩,帳局加上騾馬行一共是六萬兩,有三萬兩擺放在大同和陽和分店,六萬兩銀子是近千個大大小小的銀錠,一座座的擺放成品字型,就算在這巨大的庫房當中,這一座座銀山也是太刺眼了。

這條商路也給和裕升帶來了豐富的利潤回報,從三月到蒲月初這一段時候,均勻每天接單從幾千兩已經漲到了三萬到五萬之間,就是說每日光是帳局的支出就過千兩之多。

這個時候,剪羊毛要剪刀,要小刀,要鐵鍋,要鐵釘,要各種布匹,轉場耗損大,是以雜貨緊缺。

騾馬店這裡常川的賣力人已經是老蔡,聽到梁宏的話老蔡上來彌補道:“每次用車兩百輛,每輛載二十石不到,分五次運光。這個月守口是吳守備,另有兩個千總和五個把總,十幾個隊官,均已包辦理好了。”

常氏在老店轉了一圈,這裡和之前差未幾,隻是糧食堆積如山,周逢吉和幾個管庫的看著腳伕們將糧食搬運入庫。

之前張耘太爺用三十年的時候賺了四萬兩身家,現在張瀚一個月就能賺到這個數了。

現在和裕升用淺顯的時價已經快收不到糧,新平堡的小糧店的糧被張瀚等人搜刮一空,大糧店又不會多賣,李明達的事已經傳遍堡中,成為笑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