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_第18章 梵行品第十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普發無邊功德願,悉與統統眾生樂,儘將來際依願行,常勤修習度眾生。

菩薩於一毛孔中,普現十方無量刹,或有雜染或清淨,各種業作皆能了。

慈心泛博遍眾生,悉願疾成統統智,而恒無著無依處,離諸煩惱得安閒。

一念扶養無邊佛,亦供無數諸眾生,悉以香華及妙鬘,寶幢幡蓋上衣服,

於毛孔中見佛刹,複見統統諸眾生,三世六趣各分歧,日夜月時有縛解。

無量大願難思議,願令眾生悉清淨,空無相願無依處,以願力故皆較著。

複於多劫施安樂,令斷諸惑成羅漢;彼諸福聚雖無量,不與發心功德比。

於諸人間不彆離,於統統法無妄圖,雖觀諸法而不取,恒救眾生無所度。

菩薩所得諸佛法,眾生思惟發瘋亂,智入實際心無礙,普現如來安閒力。

清淨大願恒呼應,樂供如來不退轉,人天見者無厭足,常為諸佛所護念。

住佛無礙實義智,統統妙業鹹開闡,能令無量諸眾生,悉斷惑業向涅槃。

各種思惟妙功德,善修無上第一業,於諸勝行恒不捨,專念天生統統智。

善知眾生無生想,善知言語無語想,於諸天下心無礙,悉善了知無所著。

其心堅毅難製沮,趣佛菩提無停滯,誌求妙道除蒙惑,周行法界不告勞。

“佛子,且置此喻。借使有人以統統樂具,扶養十方十阿僧祇天下統統眾生,經於百劫,然後教令修十善道;如是扶養,經於千劫,教住四禪;經於百千劫,教住四無量心;經於億劫,教住四無色定;經於百億劫,教住須陀洹果;經於千億劫,教住斯陀含果;經於百千億劫,教住阿那含果;經於那由他億劫,教住阿羅漢果;經於百千那由他億劫,教住辟支佛道。佛子,於意雲何?是人功德,寧為多不?”

法慧菩薩言:“此義甚深,難說、難知、難彆離、難信解、難證、難行、難通達、難思惟、難度量、難趣入。固然,我當承佛威神之力而為汝說。

天帝言:“是人功德,唯佛乃知,餘無能測。”

無量無數諸三昧,菩薩一念皆能入,於中想智及所緣,悉善了知得安閒。

“佛子,複置此喻。借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阿僧祇天下統統眾生各種不同解;念念如是,儘阿僧祇劫。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眾生諸解不同,如是亦儘阿僧祇劫。次第展轉,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佛子,此十方眾生各種不同解,可知邊沿;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故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解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儘知統統天下統統眾生各種不同解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欲知統統不同解無邊故,一眾生解、無數眾生解劃一故;欲得不成說不同解便利智光亮故;欲悉知眾生海各各不同解,儘無餘故;欲悉知過、現、將來,善、不善各種無量解故;欲悉知類似解、不類似解故;欲悉知統統解便是一解,一解便是統統解故;欲得如來解力故;欲悉知有上解、無上解、不足解、無餘解、等解、不等解不同故;欲悉知有依解、無依解、共解、不共解、有邊解、無邊解、不同解、無不同解、善解、不善解、人間解、出人間解不同故;欲於統統妙解、大解、無量�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