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_第17章 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無量無邊諸天下,欲以一毛悉稱舉,如其體相悉了知,菩薩以此初發心。

爾時,統統慧菩薩承佛能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凡夫妄察看,取相不如理,佛離統統相,非彼所能見。

疇昔將來現在世,統統統統善惡業,欲悉了知無不儘,菩薩以此初發心。

“罕見大勇健,無量諸如來,離垢心擺脫,自度能度彼。

我等見世尊,為得大好處,聞如是妙法,悉當作佛道。

無見說為見,無生說眾生,若見若眾生,了知無體性。

“若住於彆離,則壞清淨眼,愚癡邪見增,永不見諸佛。

第八菩薩童真住,身語意行皆具足,統統清淨無諸失,隨便受生得安閒。

次令察看眾生界,及以勸觀於法界,天下不同儘無餘,於彼鹹應勸察看。

“佛子,雲何為菩薩灌頂住?此菩薩得成績十種智。何者為十?所謂:震驚無數天下、照曜無數天下、方丈無數天下、往詣無數天下、嚴淨無數天下、開示無數眾生、察看無數眾生、知無數眾生根、令無數眾生趣入、令無數眾生調伏。是為十。佛子,此菩薩身及身業,神通變現,疇昔智、將來智、現在智成績佛土,表情地、智境地皆不成知,乃至法王子菩薩亦不能知。佛子,此菩薩應勸學諸佛十種智。何者為十?所謂:三世智、佛法智、法界無礙智、法界無邊智、充滿統統天下智、普照統統天下智、方丈統統天下智、知統統眾生智、知統統法智、知無邊諸佛智。何故故?欲令增加統統種智;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屍棄如來拜彆離,諸吉利中最無上,彼佛曾來入此殿,是故此處最吉利。

能知此實體,寂滅真如相,則見正覺尊,超出說話道。

最勝最上最第一,甚深奧妙清淨法,勸諸菩薩說與人,如是教令離煩惱。

統統眾生說話法,一言演說無不儘,悉欲了知其自性,菩薩以此初發心。

統統國土無邊沿,天下眾生法亦然,惑業心樂各不同,依彼而發菩提意。

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便是佛,不成得考慮。

發言和悅離粗暴,言必知時無所畏,了達於義如法行,闊彆愚迷心不動。

亦如目有瞖,不見淨妙色,如是不淨心,不見諸佛法。

“佛子,雲何為菩薩不退住?此菩薩聞十種法,堅毅不退。何者為十?所謂:聞有佛、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法、冇法,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菩薩、無菩薩,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菩薩行、無菩薩行,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菩薩修行出離、修行不出離,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疇昔有佛、疇昔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將來有佛、將來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現在有佛、現在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佛智有儘、佛智無儘,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三世一相、三世非一相,於佛法中,心不退轉。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種泛博法。何者為十?所謂:說一即多、說多即1、文隨於義、義隨於文、非有即有、有即非有、無相即相、相即無相、無性即性、性即無性。何故故?欲令促進,於統統法善能出離;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