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時代_322.第322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荷蘭人不但隨時能夠到高雄采購各種新奇的食品,來豐富本身單調的餐桌,還能買到捲菸、酒類和鹽汽水之類的別緻飲料作為消遣。如果情願出大代價的話,乃至能買到消暑的冰塊!真不知澳洲人是如何弄出來的!乃至於巴達維亞方麵以為今後不必再向大員運送任何補給品,因為除了火藥和槍炮以外,在高雄“甚麼都買獲得”。如許就能騰出艙位,運輸更多的貿易商品去停止買賣。

幸虧,這也恰是荷蘭人的剛強:如果連起碼的左券精力都冇有,荷蘭人如何能夠把買賣做到全天下?

對於荷蘭人來講更要命的是,即便是那種通過中間商轉手的對華貿易,他們也插不進手——被澳門的葡萄牙人給獨占了。而葡萄牙人跟荷蘭人在東方的乾係實在是很糟糕:荷蘭自從鼓起以後,就將葡萄牙在亞洲的外洋殖民地幾近搶了個精光,若不是有大明的支撐,說不定連澳門都要丟了。這乾係如何好得起來?

彷彿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普通,普特曼斯總督還冇到任,台灣的兩個福建移民首級張偉和何斌,就掀起了一場抗稅兵變,把前去征收什物稅的荷蘭稅吏給打得半死趕了出來——好吧,普特曼斯總督暗裡裡也承認,前任總督不但向這些中國人征收人頭稅,還要充公他們辛苦栽種甘蔗出產出來的全數蔗糖,確切是有些過分了。但若不如此的話,持續幾個月冇做成一筆海上貿易的大員港,又該拿甚麼給雇傭兵發軍餉呢?

如此對峙到了1630年,也就是客歲春季的時候,福爾摩沙的情勢已經完整絕望——對華貿易打不開,對日貿易固然獲得規複,但卻冇大員港的甚麼油水:荷蘭人當然能夠對來台灣的少量日本販子收稅,但日本方麵也一樣能夠從九州島長崎、平戶的荷蘭販子身上把在台灣繳的稅金給抽返來。如此一進一出,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喪失更大,成果在公司的壓力下,大員港隻好持續對日本販子履行零關稅政策。年複一年的钜額虧損,已經累加到了讓巴達維亞總部冇法忍耐的程度。普特曼斯總督對峙興建熱蘭遮城堡的浩大開消,更是讓鄙吝的公司董事幾近要跳腳:都虧成如許了,如何還要持續投錢?不是應當判定割肉止損嗎?

在巴達維亞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和海南島臨高的“澳洲人”元老院簽訂了貿易和談以後,大員港立即擺脫了疇昔那種半死不活的狀況,從被人忘記的偏僻角落,變成了兩邊之間的首要貿易港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