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郭大神仙,已經不再是北宋禁軍的郭京副都頭,而是二十一世紀同名同姓的郭京政委。
就在這烽火連天的一片混亂當中,徽宗將皇位傳給太子,本身則退居二線。十仲春,太子趙桓(欽宗)即位,改來歲年號為靖康。徽宗退位,號曰“教主道君天子”,稱“太上皇”,離京逃往江南。
莫非,因為某種特彆啟事,這已經變成了一次“淺顯”的穿越?!
公元1115年,遼國天祚帝傾儘舉國之兵,親征女真叛軍。孰料在護步答崗一役當中,契丹人全軍崩潰,橫屍百裡,天祚帝倉促出走,展轉流亡,各地部族紛繁叛變,遼國東部國土遂腐敗不成清算。
停止到這裡為止,統統都跟汗青上的軌跡冇有甚麼分歧。郭京這七千所謂“神兵”的反擊失利,很快將要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北宋王朝在一幕幕超出凡人思惟下限的怪誕劇當中轟然坍塌。
郭政委歎了口氣,一臉糾結地嘀咕著,隻感受本身的腦仁一陣陣地發疼。
朝廷乃至公開辟旨,讓城中木工趕製木籠囚車,籌辦裝這些來犯之敵。
但即便隻是“淺顯”地穿越到北宋末年的第二次開封保衛戰當中,也已經夠讓人感到頭大如鬥了。
這到底是如何回事?是阿誰甚麼“主神”抽風了?還是說我的身上產生了甚麼特彆環境?
但是,金軍的守勢固然鋒利無匹,前後霸占遼國上京、中京等地。宋軍的北伐倒是極不給力,主帥童貫運籌無方、批示怪誕,各部將領也是衝突重重,前後兩次被遼人的殘兵敗將等閒擊破,宋朝好不輕易集結的一點精兵強將儘數淹冇。最後還是金軍搶先一步叩關南下,攻入燕京,讓宋朝的北伐完整成了笑話。
――看到這裡,想必大師都明白了,這位被大宋朝廷視為救星的郭京郭大神仙,實在早已被換了人。
一通鼓聲驚破十二萬雄師……大宋官兵又一次在史乘中留下了一頁後代冇法超越的“光輝”記載。
誰知僅僅是這一通鼓聲,就嚇得十二萬宋軍肝膽俱裂,“名將”折彥坦直先棄軍逃命,十餘萬宋軍在夜裡一鬨而散,相互踩踏而死之人不計其數,另有無數糧草輜重都便宜了追擊而來的金兵。
――朝廷裡當政的唐恪、耿南仲幾人倒是一心乞降,與掌樞密院事的聶昌沆瀣一氣,竟然發軍文禁止各路勤王之兵:遵循這些士大夫們的觀點,一是如果各地救兵大至,人吃馬嚼,汴都城冇有體例供應保障;二來既已決定乞降,就應當拿出應有的誠意來,還要置雄師於城外,如此媾和就顯得冇有誠懇。授人以柄的話,和議之事如何能成?宋朝在危構造頭讓這等陳腐士大夫執掌國政,再不亡國的確是冇有天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