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王傳聞劉秀安定天下,從速遣使奉貢,送了一堆人蔘和貂皮。劉秀順手封他為 "高句麗王",持續搞 "朋友圈交際"。大臣們建議搞個昌大的受貢典禮,他卻擺擺手:"東邊的小弟來點讚,咱回個 ' 讚' 就行,彆太當回事,管好咱本身的地盤最首要。"
章陵的老學究李夫子,專門寫了篇《章陵賦》,把劉秀比作 "舂陵之子",氣得更始帝的舊臣直翻白眼:"這清楚是給天子故鄉搞特彆,壞了朝廷端方!" 但劉秀不管這些,他曉得,讓故鄉富起來,比任何吉祥都更得民氣。很快,章陵成了周邊郡縣戀慕的 "網紅縣城",連南陽的販子都往這兒跑,就為了沾沾 "天子故鄉" 的光。
建武六年的蝗災,把中原大地啃得滿目瘡痍。洛陽的糧價漲到一斛粟抵十兩黃金,百姓們餓得連樹皮都快啃光了。劉秀急得直拍龍案:"當年收編銅馬軍,靠的是糧草攻心,現在百姓冇飯吃,咱得玩波 ' 天下糧草大配送 '!" 他下詔讓有糧的郡國開倉放糧,專門設立 "佈施專員",要求每個兩千石官員親身帶隊送糧,還發明瞭 "佈施打卡軌製"—— 每到一個縣,必須在本地登記簿上按指模,不然罷免查辦。
看著天下 1587 個縣衙的報表,劉秀皺成了苦瓜臉:"人丁減半,縣衙還這麼多,這不是養閒人嗎?" 他大手一揮,啟動 "斷舍離" 打算,讓司隸和州牧像淘寶客服一樣盤點人數,要求 "小縣歸併,吏員十減其九"。河南的小吏張順子,本來在隻要三百人的小縣當主簿,俄然接到調令,要歸併到二十裡外的大縣當科員。他抱著舊官印哭喪著臉:"之前出門就能辦公,現在得夙起趕牛車,這波 ' 機構縮編 ',的確是打工人的 ' 職園地動 '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