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赴南京插手gmd五屆一中全會。會後赴上海會晤杜重遠、李杜,果斷了抗日決計。
3月29日,原東北學大學秘書長、代校長寧恩承從美國給閻寶航女兒、上海申大個人董事長閻明光傳來資訊:“漢公亟願見見你和明覆,談玉衡(閻寶航,字玉衡)基金會和同一題目,請辦理來美手續,早日相晤。”
6月6日,在夏威夷會晤了率團訪美的瀋陽市市長慕綏新。
1928年28歲
7月12日,鄧穎超在北京去世。張學良得知後,拜托張閭蘅向設在中南海西花廳的鄧穎超靈堂敬獻花籃。花籃的緞帶上著:“鄧大姐穎超千古,張學良、趙一荻敬輓”。
1957年57歲
3月1日,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武昌行營主任。
10月2日,就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職務。設總司令部於西安市。29日,去南京插手gmd六中全會,臨行前叮嚀部下,冇有他的號令不準輕舉妄動。
12月8日,謁見墨索裡尼告彆。墨索裡尼親身授予張學良意皇之大十字勳章。
張學良簡介及餬口年表
春,移居距息蜂縣15華裡的陽朗壩。初冬,日軍進犯湘南,貴陽垂危,張遷徙黔北桐梓縣天門洞。
2月,於鳳至因病赴美救治,趙一荻由香港到陽明洞陪張幽居。
1944年44歲
12月26日,蔣介石與張學良各乘飛機前後飛抵南京。張學良暫住南京宋子文第宅。
7月22日,張學良從意大利米蘭飛抵巴黎,法國總理達拉迪派代表歡迎。顧維鈞亦到機場歡迎。並在巴黎會晤法國航空部長柯特,觀光法國航空奇蹟。
10月14日,飛芬蘭拜候,拜候芬蘭後本擬拜候蘇聯,經聯絡,因蘇不予歡迎而作罷。在結束對芬蘭拜候後,仍飛回倫敦。
1937年37歲
9月,任“抗日同道會中心委員會主席”(這是由他直接帶領的鼓吹、鼓勵抗日的政治性奧妙構造)。
1935年35歲
1月8日,由外洋返回上海。
2月17日,致函於學忠,但願保護東北軍連合。
6月3日,張作霖命令停戰出關。撤兵一事由張學良賣力,本身先行返奉。
6月中旬,在山海關一線構造敗兵迎擊直軍主力,禁止了直軍打擊。6月17日奉直簽約媾和,第一次直奉戰役結束。
1981年81歲
1984年84歲
11月下旬,在“福建事情”產生後,有人奉勸東北軍插手反蔣鬥爭,而蔣介石又想調東北軍入閩“平亂”,因而東北軍將領致電張學良,陳述閩變後的海內情勢,“務必當即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