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之抗日獵人_奉係軍閥(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1928年10月,張學良代表邢士廉第三次赴寧,終究與南京方麵達成四點和談:(一)東北設邊防司令長官公署,以張學良為司令長官,張作相、萬福麟為副司令長官。(二)設置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人選須經中心同意。(三)東三省及熱河省委員人選,由張學良保舉,中心明令任命。(四)易幟不能待至民國十八年除夕,應提早數日辦理。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與張作相、萬福麟聯名通電,宣佈從命南京gm當局,東三省、熱河省同時“改旗易幟”,即將疇當年東北吊掛的五色旗打消,改懸南京gm當局的彼蒼白日旗。12月30日,南京當局任命張學良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張作相、萬福麟為副司令長官。奉軍改編為東北邊防軍,簡稱東北軍。翟文選、張作相、常蔭槐、湯玉麟彆離出任奉天、吉林、黑龍江、熱河省當局主席。不久,將奉天省改稱遼寧省,省會奉天改稱瀋陽,天下呈現了同一的局麵。

1934年1月,蔣介石為了差遣東北軍插手“圍殲”赤軍,特地電召張學良返國。張學良曆任鄂豫皖三省“剿g”副司令、南昌行營主任、西北“剿g”副司令並代理總司令(總司令為蔣介石)等職。開初,張學良和東北軍初級將領對打擊反動按照地還是很賣力,希冀通過“圍殲”的勝利以獲得蔣介石的信賴,從而擴大分力,以便有朝一日能打回故鄉去。但是,張學良在和赤軍的較量中,不竭損兵折將,特彆是109師在1935年10月於陝北直羅鎮被全殲,師長牛元峰戰死,給他思惟上極大的震驚。是持續充當蔣介石的替罪羊及鷹犬,還是在民族危難的關頭,當一名愛國豪傑?張學良以及東北軍將士都墮入了痛苦的思考當中。

12月25日,即西安事情達成和談後的第二天,張學良見逼蔣抗日目標已經達到,決定放蔣介石回南京。張學良成心秘密親身送蔣回南京,但很多人都規勸他不要送,以免蔣抨擊。但是張學良卻堅信蔣介石的品德,他對人說:“此次我們放他歸去,今後還是要爭奪、連合他共同抗日的,以是我必須親身送他,使他能保持威望,好見人,好辦事,也使他不致對我們再存戒心和痛恨,這無益於共同抗日。我們策動西安事情的目標,隻是為了要求結束對內壓迫對外屈膝的國策。至於蔣介石如果把已經承諾了的前提又顛覆了,那另有甚麼信譽、品德可言呢?”當張學良陪蔣介石到機場時,蔣對張說:“我們兄弟二人,大仁大義,毫不抱怨,將來汗青上記一筆流芳百世。”張學良很衝動,更表示要親身送蔣回南京。蔣說:“我們兄弟二人諒解,你到南京就不好辦,他們打你的主張,我就遺臭萬年了。”蔣勸張不要送,宋子文躊躇不定,蔣攻訐了宋子文。張動了豪情,更加對峙要送蔣介石,因而登上了飛機。周恩來趕到機場想勸張學良返來,但張、蔣乘坐的飛機已經騰飛了。周恩來不由慨歎地說:“張漢卿是看《連環套》那些舊戲中毒了。他不但擺起行列送天霸,還差一點要負荊請罪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