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稱:鐵編成期間:1898年10月1日編成地:姬路補給軍區:姬路
通稱:照編成期間:1905年7月6日編成地:宇都宮補給軍區:宇都宮
讓美軍不寒而栗的抵當到底
1939年10月第10師團返國。1940年被號令駐屯滿州。與此同時,步兵第40聯隊(鳥取)被抽出來配屬到了第25師團。承平洋戰役之初第10師團還是在滿州持續駐屯。1944年2月師團的一部被派往中承平洋,而師團主力於7月前去南承平洋。最後的預定是派往台灣,但是最後還是被抽調去了菲律賓的呂宋島。第10師團在尚武個人(屬於第14方麵軍,批示官:山下奉文大將)的批示下,於1945年1月開端與登岸上來的美軍展開了約半年的搏命相搏。麵對強大的美軍,第10師團建議一次次的搏鬥戰,冒死的抵當。在物質和火力占有絕對上風的美軍的守勢下,第10師團蒙受了毀滅性的打擊,處於全麵崩潰的狀況,於1945年8月15日無前提投降。但是呂宋島全島的日軍投降還是9月2日的事。
通稱:鏡編成期間:1905年4月1日
第十四師團(宇都宮師團)
1936年4月第12師團受命到滿州駐屯。1941年7月小倉的第14聯隊被編入新設的第25師團。在滿州期間,第12師團的首要任務是討伐本地的抗日遊擊隊。1944年11月師團被派往台灣。第12師團從朝鮮釜山經海路前去台灣,途中載著第12師團的運輸艦中的3艘被美軍的潛水艇擊沉。1945年1月,固然蒙受了必然的喪失,第12師團主力連續達到台灣,在台灣西海岸擔負防衛。就如許,這支生力軍在冇有和美軍交過手的環境下,在台灣無前提投降了。
第十三師團(仙台師團)
通稱:錦編成期間:1898年10月1日編成地:善通寺補給軍區:善通寺
1942年12月跟著日軍在法屬印度支那地區權勢的加強,新設了印度支那駐屯軍。第21師團就被配屬到印度支那駐屯軍的麾下。1943年初插手完第2次巴丹半島的攻堅戰的步兵第62聯隊償還第21師團的建製,與師團主力彆離擔負了南部印度支那的戒備任務。相稱長的一段時候內,第21師團冇有插手任何作戰。1945年3月,為了消弭在印度支那地區盟軍的武裝,第21師團插手了“明”號作戰。以後,第21師團為了防備美軍在法屬印度支那登岸,修建了很多堅毅的工事和陣地,但是冇多久就迎來了投降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