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之抗日獵人_二戰日軍師團的曆史沿革(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第9師團是由來自石川、富山、福井這日本北陸三縣的兵士而構成的。第9師團具有日本北陸地區所特有的連合分歧的特性。石川縣人相稱保守和閉鎖,是以也沉默寡言;富山縣人屬於那種節約節儉的公道主義者,有很強的實際才氣;而在福井縣的“魚青”江和敦賀人相稱樸重並且刻苦刻苦。參軍隊建立以來,從日俄戰役開端到二次大戰,這支軍隊一向在第一線作戰。是以也被稱為繼第2、第6師團以後昔日本帝國陸軍的一支勁旅,能打硬仗的軍隊。

第8師團是在甲午戰役以後,日本陸軍武備擴大的產品。甲午戰役後,日本為了向外洋擴大,新設了6個師團(第7師團――第12師團)。而第8師團就是此中一個。兵員來自青森、岩手、山形和秋田這東北四縣。日本東北的軍隊和九州的軍隊都是以刁悍而馳名,第2師團(仙台)和第6師團(熊本)就是最好的例子。這兩個精銳師團的戰役力也是被其他軍隊都公認的。但是一樣作為東北的第8師團就有點不一樣,這還要從它的兵員構成來講。作為第8師團的步兵聯隊的兵源,青森人普通比較閉鎖和悲觀;岩手人做事常常不得方法;秋田人做事磨磨蹭蹭,難下定奪;而山形人土頭土腦,這些評價都給第8師團帶來很多負麵的壞影響。但是日本人最明顯的特性:絕對從命這一點在第8師團上顯得特彆凸起。固然有著如許那樣的缺點,但是對於師團長和聯隊長的號令倒是絕對從命,不打任何扣頭。做事一板一眼並且很有任務感的長處即便被其日本同業也讚不斷口。在這裡我不由想到中國的軍隊,這也是為何當年不能和小鬼子一爭高低的啟事。中國的軍隊聽號令也要看人的。說的刺耳點,聽人不聽號令。最好的例子就是,不管在徐州還是武漢會戰,雜牌的李宗仁就是調不動嫡派湯恩伯和胡宗南的軍隊。共軍為了得天下,將士一心,要比國軍聽號令。何時我軍這軍閥般的風格才氣被改掉,做到高低一心,號令絕對從命呢?

1931年九一八事情發作後,派出了新編成的第4混成旅團(以第17步兵聯隊為核心)作為前鋒,師團主力與1932年4月派駐滿洲並插手了熱河作戰。1937年正式被號令派駐在滿洲,關特演(關東軍特種練習)中也有第8師團的身影。承平洋戰役發作後,還是持續在滿洲駐屯。在這期間,1939年步兵第32聯隊(山形)被編入第24師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