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_第62章 分紅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因而,李文貴便就麵前的這些書鋪賬冊,開端給陳景行舉例說瞭然起來。

一向說了好久,陳景行才根基明白了李文貴所說的內容。

但是來到這當代寫書以後,冇想到賺到的第一個月的錢,就能讓本身在當代和後代都成為有錢人了!並且還不消那麼辛苦,一天也就三個小時就搞定了。

這類記賬體例,已經是相稱不錯了。但是有一個題目是,這類記賬體例還是屬於單式記賬法。也就是說,有一筆買賣,就隻記一筆,你冇法曉得這筆買賣對應的其他經濟活動。

陳景行看到李文貴非常感慨的模樣,覺得他第一次拿到這麼多錢在衝動,便笑著給他說道:“我們賣書的錢,多數收到的是銅錢和碎銀,這不是很便利,是以,我就特地給你換了官銀。如果賢侄要零用的話,我這裡也有銅錢,能夠給你換開的!”

此時,李文貴聽到陳景行的問話,便頓時對他說道:“或許我們能夠采取複式記賬法,就是每一筆買賣都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中以相稱的金額停止登記,如許就能直觀地曉得每一筆買賣的來龍去脈,會很輕易查對賬冊。”

邊上的錢掌櫃聽了,一樣愣了下,老祖宗傳下來的記賬體例,一向是如許的,還能如何改?

此時,他一聽李文貴的話說,他的這類甚麼複式記賬法會很輕易查對賬冊,頓時就讓他立即來了興趣,頓時詰問道:“賢侄可否說得詳細一點?”

比如,賣掉一冊書,就記賣掉一冊書的錢,但是你冇法去對應賣掉的書。如果有賬房想要從中做手腳的話,實在很輕易,查對賬冊的難度就大。

像現在他手中這個銀元寶,按照品相能拍賣出四五百萬的高價。

李文貴一聽,並冇有定見,就相稱因而後代領人為普通,領了人為,簽個名。

不過,他在署名完了以後,便對陳景行說道:“伯父,這類記賬法比較丟臉,冇法看到每一筆賬的來龍去脈。或者,我們改下如何?”

而陳景行這邊,則是淺笑著對李文貴說道:“上個月的利潤是兩百二十五兩三錢六分六厘,遵循我們事前商定的七三分紅,你應當分得的錢該是一百五十七兩七錢五分六厘二毫。預付一套宅子是五十三兩,彆的每天五十文,一共支取了一兩一錢五分,這一減的話,那便是一百零三兩六錢五厘二毫,賢侄算算可對?”

對於銀兩的規製,李文貴在宿世因為寫書的啟事,倒是有查過質料。曉得明朝中期之前,銀元寶上的字很多,乃至能多達五六十字都有,首要表白這銀錠的製造淵源,便於追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