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_第135章 東瀛國禁海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敗北後的東洋國,被迫與大明簽訂《橫須賀條約》,德川幕府無法割讓周防國、安芸國、備中國、備後國、伯耆國等計謀要地。這些地區間隔京都太近,京都已無險可守,東洋天皇不得不倉猝遷都至東京都。

為了大明能在本州島立住腳根,與本地百姓融會,朱由檢規定任何人不得騷擾百姓,不得燒殺劫掠,不然一概砍頭。

腐朽的德川幕府不甘喪失石見銀山,幾次派兵爭奪,都以損兵折將告終。這讓德川幕府的威望進一步降落,也激發了天皇的不滿。

不過令朱由檢煩惱的是,竟然有很多本地的倭人,要把女兒嫁給未婚的明軍,這讓將軍們很擔憂。

但是,僅僅做到這些還不敷,另有更多更首要的事情,需求朱由檢來親身處理。

大明東洋水兵在本州島浴血奮戰,終究拿下了石見銀山和出雲、石見、長門三個大名,在本州島也有了一席之地。

石見銀山的喪失,對東洋國而言,不啻於一場冇頂之災。冇了銀山產出的白銀,他們便落空了采辦大明豐富物產與物質的本錢。

朱由檢命李若璉節製石見銀山,開采白銀。命艾能奇率軍進犯四周的大名們,為大明開疆拓土,對抗德川幕府。

為了擺脫這絕望的窘境,奪回石見銀山,德川幕府多次聯絡各地大名,拚集起聯軍,企圖與明軍一決高低。但他們的抵擋,在明軍將領李若璉和艾能奇麵前,不過是螳臂當車。一次又一次,東洋聯軍損兵折將,铩羽而歸。

但是現在明軍已經成了這片地盤的仆人,光棍又有很多,就算娶了本地的女人,也無可厚非。

禁海令高懸,如一道桎梏,緊緊扼住了東洋國的咽喉。遠洋貿易的繁華盛景,刹時化為泡影,就連世代賴覺得生的漁業,也成了遙不成及的期望。

今後,明軍的光棍漢成了本地倭人眼裡的香餑餑,爭著嫁給明軍,時候一久,這裡的倭人被異化的七七八八,早就忘了本身是倭人,常以大明人士自居。

從而後,這犬養小五郎一下子就變成了大明的皇親,今後在本州島職位暴漲,把德川幕府也不放在眼裡,成為大明王朝在本州島的代言人。

這一招釜底抽薪,好似一場無情的風暴,將東洋國的國運撕扯得七零八落,舉國高低墮入了無儘的貧苦深淵。

自從大明王朝占有了石見銀山,東洋國的財務支出日趨減少,垂垂入不敷出,使得德川幕府運營難覺得繼,國力日漸衰弱。

有著大明王朝的庇護,德川幕府想收回石見銀山那是難如登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