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40_第105章 廣州趙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除了對鏡投入市場的控貨量節製以外,趙德也開端為本身的買賣做起了籌算,作為一名買賣人,他根基能夠預感鏡子在幾年後的代價絕對不會像現在這麼高的離譜,就算是現在每塊鏡子的代價都還在上萬兩白銀,但是較著大師已經不如何接管。

“叔,隻要咱有十幾年的時候,必能生長出鄭家這般氣力,到時鄭家就在也拿捏不了我趙家。”

泉州城內,本來的鄭家彆院,已經被張天文花一千兩白銀買了下來,作為澳洲共和國駐大明領事館的辦公地點,鄭家為了表示與澳洲的密切合作乾係,本來是要將屋子送給張天文的,但在張天文的一再推委下,最後隻是讓對方給了意味性的一千二百兩銀子。

澳洲琉璃鏡已經成為了對澳洲國的簡稱,現在廣東的趙德已經靠著澳洲人供應的鏡子買賣越做越大,店鋪已經從疇昔的五家到現在的十家,彷彿一副地主老財的範圍。

“恩,此物的確在大明難以發賣,不過如果換成我大明的神靈就分歧了,那些達官權貴家屬供奉的菩薩有玉石的也有陶瓷的,就是冇有這玻璃的。”趙德不愧為一名合格的販子,見到東西立馬就能說出這番話來,可見他起家也不但是靠著澳洲貨色,另有能隨時想的更加長遠的目光。

木盒翻開,一尊乳紅色的耶穌像閃現在了趙德麵前:“這是紅毛和荷蘭人供奉的神明吧,這個像我看過,不過乳紅色的琉璃像我還是第一次見。”

“叔,您老還真神,此次的確出了新奇貨,澳洲人開了艘西洋船出來,此次帶的貨色未幾,就這個,還是我從一名西班牙販子手裡花高價買返來的。”

鏡子這類高價的珍惜商品從最後的罕見,到現在的每月定時供應,固然在必然程度上投入市場的量大了,但掙的錢確是越來越少,這也讓趙德不得不開端重視節製每月的出貨量。

“三子,你是如何設法,說出來給叔聽。”

趙德見趙三手裡抱著一個小木箱就猜想到必然又是澳洲出了新奇貨,以往澳洲的商品都是用木箱包裝。

“叔,您方纔不是說了嗎,這東西如果換成我大明人信奉的神明,代價必然會比鏡子賣的更好,並且隻要我們搶先在鄭家之前訂貨,就像澳洲人常說的第一桶金必定是我們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