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糧長弄權。官府嫌征糧費事,但為了對付征糧任務,表現政績,常常把征糧權“轉包”給某些大戶,如許的大戶就叫“糧長”。每到夏秋征糧之時,這些糧長把牢固命額的田賦交上去,官府就算完成任務了,然後糧長再向農戶挨家催征。這內裡就有諸多弊端,糧長常常操縱農戶不熟諳朝廷法度,肆意濫征,如農戶敢“抗賦”,便送交官府定罪,導致農戶苦不堪言。
等大臣們都說得冇詞了,朱由檢才緩緩開口:“李標以為這篇文章有誣告之嫌,要查,朕也很同意。如果查證的成果是不實,那就是誣告,就該從重懲辦,刊載的報紙也該獎懲。但如果所查失實呢?”
四淋尖踢斛。征收田賦時,都是堆成底圓頭尖的糧食堆,老百姓堆好今後,官差用心在糧堆上踢幾腳,溢位來的穀物不準納糧人往回掃,也不算納糧之數,說是彌補糧食運輸過程中的耗損,實則都是處所官吏私分了。數額固然不大,但給百姓形成的印象極壞,嚴峻廢弛了朝廷和官府的形象。
錢龍錫從速道:“此語出自《品德經》,是以烹調比方治國。比方煎一條小魚,最忌烈火大力翻炒,如是則碎爛焦糊矣。治國亦是如此,舊例或有積弊,但相沿至今,必有其事理;遽然變動,恰如大火猛炒,百姓不堪此擾,便...”
是以廷臣們紛繁發言,一種談吐以李標為代表,以為田賦至重,是朝廷官府管的事,這個童生的談吐屬於“妄議朝政”,且有誣告官府之嫌,理應從重懲辦。而《京華時報》登載這類文章,一樣必須得查處。《京華時報》本為圓妃所創,他們並不是不曉得,但此時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二謊報災情。因為朝廷有規定,因天災減產絕收,能夠蠲免田賦。本地地主便勾搭官府,幾近年年報災,冇災報成有災,小災報成大災。朝廷又疏於巡查,便年年被這麼亂來,不知少收了多少該交的田賦。
“生喜好吃魚。”朱由檢俄然打斷錢龍錫,嘲笑著道,“你感覺現在大明算是一條甚麼魚呢?是一條剛從河裡撈上來的小鮮魚,還是已經快被炸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