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殿中,東宮左春坊學士們,已經淚流滿麵。
“開武學,養將官,除軍中弊端,使得大明之兵,不敗北沉湎,不淪為囚徒,不為官吏差遣。”
“金兵第一次兵臨開封城下之時,大宋一邊調集天下兵馬勤王一邊媾和於金。”
“開武學,使武人明智,使天下士卒感念天恩,明白孤以國士待他們!”
“臣等不敢!”群臣請罪,叩拜。
“可宋之敵呢?宋人資治通鑒續篇中寫道,契丹得燕畿以北,拓跋得寧夏以西,其地豪傑,不管漢胡皆為其用。仿中國官署,用中國筆墨,行中國集權,以漢法治胡國,軍威之盛遠超漢唐胡族。”
“金人得了珍寶,滿載而歸。一隊傳令的馬隊,約十七騎,行至河北境內,碰到了大宋的勤王兵馬,有兩千之數!”
“既然有讀書人科舉有望,又或是家中無錢支撐讀書,另辟門路投筆從戎又有何不成!”
“武人,也是國士。品德文章之下豈有亂世?國富民強,百戰之兵,官方尚武,方能萬年昌隆!”
說著,朱允熥漸漸收斂臉上的笑容,開口說道,“但是,你們可曉得,孤畢竟不會成為你們所但願的天子。”
“你們冇罪,你們這麼想也是普通!”朱允熥持續說道,“但,你們錯了!”
“你們對孤,希冀甚深。孤起的早,實在你們起的更早。你們每日隻睡兩三個時候,彆人熟睡之時,你們已進宮籌辦教誨孤課業。披星戴月,不管北風盛暑,颳風下雨,涓滴不敢懶惰!”
“臣等不敢!”
“甲士臉頰刺字,圈養如豬,待若囚徒!”
隻是這個儲君,和他們心中所想的相去甚遠,天差地彆!
“如此一來,那裡另有尚武之風,誰還願作為武人,為國死戰!”
“宋之亡,恰是因為天下歌舞昇平,文人士大夫矯飾文章壓抑武人。天下男兒,都以文章為先,而丟了漢家尚武善戰之風也!”
“漢家男兒百年屈辱換來的尚武之風,斷不能丟!”
“契丹,西夏等敵國,和大宋一樣,都是高度集權之國,可變更民力兵力何止萬倍?”
“是大宋之兵果然無能,還是漢兒怯懦,不敢戰?”
說到此處,朱允熥在環顧群臣。
“你們但願的,是孤將來成為文景二帝那樣仁厚敦和,垂手而治天下的君王。”
“虎為百獸王,大明為天下之主。”
朱允熥的聲音在大殿中迴盪,“爾等飽學之士,固然呆板一些,倒是脾氣剛毅,品德無雙的國之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