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現在,他也感覺三月這一期寫的稿子普通般。
“我又冇說你,林浩,你乾嗎這麼嚴峻,莫非,你真這麼乾了?”
“我可不這麼以為,哪怕是千字50的稿子,也不見得比千字500的差。”
“既然你這麼有信心,那你如何不給聊齋的作者千字500稿費?”
對於周慶的發問,林浩顯得大為心動。三月是本身保舉過來的作者,三月的作品寫得好與不好,與本身有著密切的乾係。這個時候,在半夜談銷量大漲的時候為三月爭奪到最大的好處,對於他這個編輯來講,也有著非常的幫忙。
這一說,兩人這才止住聲,不再說話。
要對於一個練習編輯,更何況是一個小女人,林浩有的是體例。
“華中地區發賣9000冊。”
“楊豐,說話可得講證據。”
“我可不會搞甚麼詭計,不像彆的人,冇事與作者通同一氣,坑了作者,也坑了雜誌社。”
“笑話。你說的聊齋,就是我們雜誌開端最後一篇小說?我曉得了,這篇聊齋我看過,不得不說,寫得真叫一個爛。我問你,你說,這篇搞子你給了人家多少稿費。”
“華北地區總髮賣1萬3000冊”
但文學這類東西,他也冇有一個評判的標準,你如果說他寫的不好,必定會與林浩一翻辯論。最後乾脆不說,但願總編考慮以讀者調查為根據。
“西南地區發賣3000冊。”
“說來聽聽。”
“總編,事情已經很較著了。我們雜誌之前的銷量一向不竭下跌,而這一期,剛好是我們請了三月過來,銷量就此呈現大漲。我以為,這一期雜誌的大漲與三月有著很大的乾係。”
說實話,固然她也以為聊齋寫得好,但她隻是一個練習編輯,哪怕是總編叫她放大膽一些,她也不成能直接就給一個新人開一個這麼高的價,一是不敢,二是內心冇底。隻是,如果這麼說,豈不是被林浩說中了嗎?既然你這麼有信心,為甚麼不給千字500的價呢?既然不給,那就代表,你實在也是心虛。既然心虛了,又有甚麼資格拿聊齋與三月的鬼見愁比擬呢?
楊豐與張新都是擺出一幅不曉得的模樣,周慶看向了練習編輯董細雨。
“林浩,這個事情我們商討完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