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國庫豐盈,賑災一事原還罷了,不說兩年、省一些三年也撐得住。但若加上補葺水利一事……”戶部尚書猛地大鞠一躬,“恕臣大膽,向來大修水利都要破鈔數年、乃至數十年工夫,本年如此告急,能不能定時完成是一說,要費的銀錢天然更是多得可駭,大周的國庫再豐盈隻怕也難以負荷!”
他身為戶部尚書,自是不肯看到國庫在他手底下變得空虛的,但也不肯被冠上“躲事”的惡名,乾脆便哪個隊都不站,隻明顯白白將眼下的實際窘境說了,背麵如何決定就看承元帝如何想。
承元帝一愣,郡王爵的歲俸銀是五千兩,韶亓荿這一劣即是捐出了四年的俸祿,不算少了。以後幾年若不想動用王妃嫁奩的話,那就隻能自個兒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
他既已做下了,韶亓簫也不好叫他獨樹一幟招來統統人的記恨,便立即再次出列,揖首道:“父皇,兒臣也願從府中捐出二萬兩。”
韶亓荿咧了嘴道:“兒臣腦筋不聰明,想不到好體例來。不過兒臣府上另有幾個閒錢,情願捐出二萬兩銀子給國庫,幫父皇分憂解難。”
疇前朝滅亡以後,到大周建國,中間有著七八年的民不聊生的日子,全部國度分崩離析,各大豪強各自為政,如許的環境天然富庶不起來。以是大周剛建國時很窮,太|祖天子花了十年才讓這個國度規複了一些元氣,但又頓時跟北翟打了三年的仗。以後北翟是大敗了,可大周的國庫卻也一夜回到束縛前,又是窮得能夠。再以後又是六十年的療攝生息,大周總算迎來了真正的承平亂世。前些年與北翟一戰,軍資耗損雖也甚重,但並未到傷筋動骨的境地。
承元帝卻偶然他的悲觀,從韶亓萱的話中不刺耳出他實在是附和補葺一事的,心下安慰了些,便轉頭看下一個兒子——三皇子韶亓茽。
他自從被承元帝反對了繼位的但願以後,人低沉了,連帶著在朝上做事也悲觀了很多。本來韶亓萱固然不聰明,但他還情願在朝上多思慮多做事,現在倒是甚麼都懶得動腦,更冇在承元帝麵前表示的慾望。
韶亓簫則無語了,看著韶亓荿目光灼灼地盯著朝臣們看的模樣,已經明白他是用心的了。
太史局的那道上書所涉嚴峻,朝中天然一時冇法定奪。朝臣們分紅了兩派,一派同意太史局的上書,主張全麵補葺兩大江域的水利;另一派倒不以為這事無足輕重,隻是感覺光憑太史局幾句無根無據的瞻望便采納如此大肆的行動,未免勞民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