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重鑄天朝_第72章 北洋水師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1894年9月15日,北洋海軍主力在丁汝昌帶領下達到大連灣,護送陸軍4,000人搭乘的5艘運兵船。

1885年,總理水兵事件衙門設立,李鴻章遣駐外公使彆離向英國、德國訂造了兩艘穹甲巡洋艦致遠號、靖遠號與兩艘裝甲巡洋艦經遠號、來遠號。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軍正式成軍,同日公佈實施《北洋海軍章程》。首要兵艦大小共有25艘,官兵4,000餘人。今後,近代中國正式具有了一支可謂當時東亞第一,天下第九的水兵艦隊。

本隊,巡洋艦:鬆島(結合艦隊司令伊東佑亨水兵中將旗艦,艦長大佐梶本曉得)、嚴島(艦長大佐橫尾道昱)、橋立(艦長大佐日高壯之丞)、比叡(艦長少佐櫻井端方之擺佈)、千代田(艦長大佐內田正敏)新式鐵甲艦:扶桑(艦長大佐新井有貫)炮艦:赤城(艦長板元八郎太,水兵少佐);武裝商船(代用巡洋艦):西京丸(日本水兵軍令部長樺山資紀的座艦)。

固然任超的到來,使得汗青已經產生了竄改,但是在某些方麵汗青的車輪,仍然沿著其既定的軌跡在緩緩的前行著。

而日本結合艦隊方麵,共有戰艦十二艘,彆離為第一遊擊隊,巡洋艦:吉野(第一遊擊隊司令坪井航三水兵少將旗艦,艦長大佐河原要一)、浪速(艦長大佐東鄉平八郎)、高千穗(艦長大佐野村貞)、秋津洲(艦長少佐上村彥之丞)

甲午戰役發作後,北洋海軍首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線巡弋,1894年8月10日,日本結合艦隊逼近威海,清光緒天子非難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北洋大臣李鴻章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黃海巡航以停歇天子的氣憤緩和解言論的壓力。1894年9月12日,北洋海軍主力艦12艘由威海解纜,赴鴨綠江口的大東溝,護送陸軍登岸。

當時北洋海軍十二艘主力戰艦彆離為,戰列艦:定遠(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旗艦,管帶總兵劉步蟾)、鎮遠(管帶總兵林泰曾);巡洋艦:來遠(管帶副將邱寶仁)、經遠(管帶副將林永升)、致遠(管帶副將鄧世昌)、靖遠(管帶副將葉祖珪)、濟遠(管帶副將方伯謙)、廣甲(管帶都司吳敬榮)、超勇(管帶參將黃建勳)、揚威(管帶參將林履中)、平遠(管帶都司李和)、廣丙(管帶都司程璧光)。

10時23分,結合艦隊第一遊擊隊發明北洋海軍。收回信號“東北方向發明三艘以上敵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