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重鑄天朝_第72章 北洋水師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1894年9月17日8時,運兵船卸載結束。9時,北洋海兵艦隊“巳時操”。

與北洋海軍在計謀上保船製敵為要分歧,日本水兵在戰役之前就製定了以艦隊決鬥篡奪製海權的明白打算。1894年9月13日,結合艦隊本隊和第一遊擊隊開赴鴨綠江口,搜尋北洋海軍主力決鬥。

10時30分,北洋海軍鎮遠艦桅樓上的尖兵發明日本艦隊。

1885年,總理水兵事件衙門設立,李鴻章遣駐外公使彆離向英國、德國訂造了兩艘穹甲巡洋艦致遠號、靖遠號與兩艘裝甲巡洋艦經遠號、來遠號。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軍正式成軍,同日公佈實施《北洋海軍章程》。首要兵艦大小共有25艘,官兵4,000餘人。今後,近代中國正式具有了一支可謂當時東亞第一,天下第九的水兵艦隊。

光緒元年(1875年),命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設北洋海軍,李通過總稅務司r.赫德在英國訂造4艦炮船,此為清朝水兵向外洋購兵艦之始。1879年,向英國訂造了兩艘撞擊巡洋艦揚威號、超勇號。1880年,向德國船廠訂造鐵甲艦定遠號、鎮遠號。1881年,前後選定在旅順和威海兩地修建水兵基地。1880年在天津設立賣力水兵事件的機構——水兵營務處。次年,派丁汝昌統領北洋水兵。英人琅威理、德人式百齡前後擔負水兵練習。又設立北洋海軍書院,構築旅順和威海衛軍港。北洋艦隊各首要戰艦艦長及初級軍官幾近全為福州船政書院畢業,大部分還到過英國水兵學院留學練習。中法戰役後李鴻章加快購買艦船,擴大北洋水兵。

而日本結合艦隊方麵,共有戰艦十二艘,彆離為第一遊擊隊,巡洋艦:吉野(第一遊擊隊司令坪井航三水兵少將旗艦,艦長大佐河原要一)、浪速(艦長大佐東鄉平八郎)、高千穗(艦長大佐野村貞)、秋津洲(艦長少佐上村彥之丞)

北洋海軍各艦共設備火炮195門,總排水量32100噸,均勻航速10.4節。而日本方麵設備各型火炮268門,總排水量40840噸,均勻航速14.5節。此中,日本第一遊擊隊均勻航速達19.4節。

甲午戰役發作後,北洋海軍首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線巡弋,1894年8月10日,日本結合艦隊逼近威海,清光緒天子非難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北洋大臣李鴻章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黃海巡航以停歇天子的氣憤緩和解言論的壓力。1894年9月12日,北洋海軍主力艦12艘由威海解纜,赴鴨綠江口的大東溝,護送陸軍登岸。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