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零二_第一百一十五章 冰冷現實,感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

正如大論爭洋洋灑灑百萬言,可核心論題卻隻要一個,那就是挽救中國。固然因為人分兩派、道分兩途。但都以為國度近況不成保持、必須竄改,也都以為中國應當有、也能夠有一個較為傑出的政體和當局。在方向和遠景上,實在兩邊是不異的。

“給。”姚洪業把獨一的一個銅板也取出來塞進報童手裡,一把搶過報紙,瞪大眼睛看了起來。

而清當局宣佈“預備立憲”後,康、梁“大喜欲狂”,以為保皇會主旨已達,遂改名為帝國憲政會。不過,那場論爭確切在很大程度上長了反動黨和《民報》的誌氣,滅了立憲派和《新民叢報》的威風,擴大了聯盟會及其“主義”在留學界、知識界的影響,則是不爭的究竟。

在妙筆生花的描述中,展現在人們麵前的是活潑逼真的戰役顛末:在赤色火光當中,敵我兩邊在這座陳腐的縣城裡停止著決死拚殺。攻守兩邊,一個是誌在必得,一個是寸土必爭;一個是氣勢洶洶、有備而來,一個是搏命抵當、固執把守……

有照片,有描述,但上麵說得清楚,是轉載於日本東京《二十世紀當中國》,也就是答覆會的構造報。

也就是說,聯盟會攻梁啟超是有構造、有打算的個人行動,其動機當然也並非樸拙的實際商討,而有著較著的政治目標:儘力禁止當時海內方興未艾、風起雲湧的“預備立憲”和“國會請願”活動。簡而言之,攻梁啟超是為了矮化立憲派、舉高聯盟會,批立憲主義是要唱衰清末新政、為“排滿反動”造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