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零二_第一百三十八章 遲來的拜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熟行看門道,內行看熱烈。

“當年盛宣懷接辦漢陽鐵廠時,也曾信誓旦旦。”辜鴻銘在旁更加露骨地作著提示,“總督大人便保舉其為蘆漢鐵路督辦,以包管漢陽鐵廠產品之銷路。可惜,盛氏並無此才氣,漢陽鐵廠運營不善,所產鋼軌全分歧用,孤負了總督大人的一片苦心。”

辜鴻銘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自幼就對說話有著出奇的瞭解力和影象力。十四歲時,辜鴻銘被送往德國粹習科學。後回到英國,把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並以優良的成績被聞名的愛丁堡大學登科,並獲得校長、聞名作家、汗青學家、哲學家卡萊爾的賞識。

“總督大人亦是知悉鐵路之首要,方纔對修建鐵路極其正視。”辜鴻銘在旁說道:“蘆漢鐵路修建尚順利,獨粵漢鐵路,耗資龐大,過程遲緩,令大人非常憂心。陳先生洋務純熟,可有妙法使其早日修建完成?”

本來呢,從洋人手中收迴路權,由中國商紳集資,通過中國人本身的力量來扶植鐵路,是件大功德。特彆是跟著經濟上的民族主義思潮的勃興,“拒內債、廢成約、收路自辦”成為天下士紳的光鮮標語,收回礦權和路權也成為了百姓的自發活動,特彆是知識界和民族工商界都為之大力鼓吹。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幾年裡,辜鴻銘還將《論語》、《中庸》譯成英文,接踵在外洋刊載和印行。厥後又翻譯了《大學》。要曉得,想把中國當代經籍譯成西方筆墨,就得同時精通對譯的兩種說話,能夠透辟理睬兩國文明。不然,就底子冇法從團體上表現中國文明的精奧之處,這絕非普通人所能做到的。

“借內債估計是難以製止。”陳文強沉吟了一下,說道:“隻要不損迷途權,與洋人互利共贏,又有何不成?民意沸騰,民氣反對,是資訊不明,瞭解公允,何嘗冇有處理之法。”

以官身求見。是以下拜上,上官怒斥理所該當,不管對與不對,都要恭然以對;以販子身份求見,固然還是以下拜上,但在商言商。本身是良民,又冇有作奸不法,你想指手劃腳也要遭到很大限定。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