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彈劾上表,阮伯謙便將本身任務推得一乾二淨。
有他們做探子查探敵軍意向,高坎纔好料敵先機。
隻是在與高坎信中言明,朝堂之上他可支撐,但真定府之亂局要今早安定。
河東路大局眼看就要混亂一片,高坎終究接到了貳心心念唸的梁中書大人的複書。
高坎點頭沉聲言道:“當下隻怕不識賊軍行跡意向,如果差人沿途探查,又多華侈時候,且不好來回稟報。”
不消高坎言說,楊誌便接話解道。
“好,從真定府所來密信看,城內賊軍不日便會出城往太原府而去,聲援那邊圍攻太原府之賊軍,我料定他們必會路過柏嶺寨,寨中表裡各處也早做了籌辦,隻要賊軍一來,必叫他們有來無回。”
聞言喬三這纔信賴,對著高坎一拜,不再說話。
高坎看過信,心下便知,此事一發,朝廷必然高低震驚。
“楊教頭、喬統領,此乃是大名府梁中書大人叫人傳與我之密信,日前我曾密信請中書大人作保,向童太傅保舉我做真定府招安使,統製真定府內軍事。”
有了高太尉密信,叫他識得朝堂表裡之局,又知金國東西兩路兵馬之事,大計更好施為。
如果高坎覺之事不成成,也要儘早脫身。
高坎雖有料定,眼下也隻能臨時如此,先定當下為重。
“喬統領,此事公子起初便與我等部屬商討過,包含林教頭在內,我們俱都是曉得的。”
“如果我們不能攔下賊軍這一起人馬,便叫童太傅在太原府被賊軍四周合圍,如此太原府淪亡便是遲早之事,太原府一旦淪亡,全部河東路之地怕也要儘入賊寇之手,此事我必將不會叫賊寇得逞。”
高坎這盤棋,從一開端便下在天元。
“是以,請喬統領分撥人手,借沱河水路逆流而下,直入真定府,沿途安插安插眼線,緊盯賊軍意向,一旦他們往柏嶺寨而來,好叫早做籌辦。”
藉著與高俅複書之機,高坎又言瞭然欲經梁中書之手,向童貫保舉本身招安真定府之事,再請高太尉設法與童太傅暗裡說和。
河東路戰局遲早腐敗,當不了局勢,便必然會推委於彆人,以是高坎纔要借勢。
將楊誌、喬三兩人叫到堂中,便直將梁中書那封密信拿出,擺在桌麵上。
此番真定府佈局,雖是能成大事。
朝堂之上,高俅因著阮伯謙這一封彈劾,也受了不小詰難。
喬三部下那幾名弟子都是水上妙手,借劃子走沱河水路,定是要比金兵馬隊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