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則彈劾靈壽廂軍都虞候曹沱,告他未戰先怯,擅自攜兵出逃,乃至金兵進真定府如入無人之境。
“現在真定府已然淪亡,賊軍不日便會揮師向西北,聲援在河東路包抄太原府的金軍大將完顏宗翰。”
“起初曾請梁中書大人作保,一旦真定府戰事腐敗,無人可統領全域性,便請童太傅保舉,給我招安真定府之職,統製高低軍事,梁中書大人答覆我,若要成事,先叫拿下金賊在真定府這一乾人馬纔好說。”
他越將金人打得慘,今後童貫便會越恨,遲早將一乾亂局全推委於他。
不過因著靈壽兵馬畏敵不戰而退,逃往欒城的真定府知府阮伯謙向朝廷上書一封。
隻是在與高坎信中言明,朝堂之上他可支撐,但真定府之亂局要今早安定。
不過幸虧高太尉受官家恩寵之盛,且在朝中也有助力,倒是小懲大誡,並未有本色性的罰貶。
河東路大局眼看就要混亂一片,高坎終究接到了貳心心念唸的梁中書大人的複書。
說到此處,高坎瞧向喬三。
有他們做探子查探敵軍意向,高坎纔好料敵先機。
但喬三一乾人倒是半路入夥,對高坎運營佈局不清,且對他統領調令,也冇有那般從命。
高坎點頭沉聲言道:“當下隻怕不識賊軍行跡意向,如果差人沿途探查,又多華侈時候,且不好來回稟報。”
高坎雖有料定,眼下也隻能臨時如此,先定當下為重。
先定真定府,再北出蔚州。
高坎這盤棋,從一開端便下在天元。
有了高太尉密信,叫他識得朝堂表裡之局,又知金國東西兩路兵馬之事,大計更好施為。
真定府城破,城中高低一乾未脫逃之官員,儘皆投降叛與金賊,就連真定府守城廂軍,也叫這些賊子一併歸攏,歸到了金軍治下。
藉著與高俅複書之機,高坎又言瞭然欲經梁中書之手,向童貫保舉本身招安真定府之事,再請高太尉設法與童太傅暗裡說和。
一則彈劾殿帥府太尉高俅,告他亂權調兵,抽調真定府抵抗金兵之雄師,不戰而退,導致真定府無兵可用,才叫國土淪喪。
諸事且定,數日以後,高坎迎來曹正從真定府發來的飛鴿傳書。
不消高坎言說,楊誌便接話解道。
以是此番,實則是專向他說。
“本來是想先行查探真定府防備,再做籌辦。”
“喬統領,此事公子起初便與我等部屬商討過,包含林教頭在內,我們俱都是曉得的。”
高坎也接著言道:“在真定府當中留有人手,有密信一封奉告,真定府已然淪亡,城中賊官竟頭銜判金,將我大宋城池拱手讓賊,實乃認賊作父之舉,我必然不成留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