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日本1946_廖季威上校訪談錄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廖季威上校訪談錄

日本投降後,盟軍官兵多把日軍批示刀作為戰利品保藏。傳聞,返國的美軍不帶回一把緝獲的日軍軍刀就不但彩,彷彿冇有插手過二戰一樣。

我到過的日本多數會和地區,很多己是一片一片的焦土,絕大多數房屋波燒光了,高樓大廈偶有倖存的,凡成了傷害修建。被推倒裁撤此中如無傷害的,則勒令日本當局修複,供應美軍利用,從東京到橫濱40千米長的京濱國道,疇昔這裡是產業區,修建物是與東京連成了一片的。現在國道兩旁滿是一片瓦礫。殘存最多的是各種大小保險櫃,立於地上未被燒燬,總有成千上萬之數,這是疇昔繁華地區留下的陳跡。以被粉碎的程度而論,據我所見:

1945年,美軍初到日本不久,盟軍總部令日本當局征用日本的勞力多少名為美軍辦事。此中15至17歲的少男千餘人。18至至20歲的少女千餘人。人為由日本當局付給,炊事自理。征集少男尚不成題目,征集少女,日本當局頗感毒手:因為日本少女被極度分子辟謠說:是征去作營妓,紛繁迴避。厥後顛末多次解釋、勸說,才勉強達成征集任務。被征集的少女,是分派到各軍官接待所(宿舍)作接待或潔淨工。少男則分派到美軍各虎帳中擦皮鞋、理床鋪、打掃潔、潔衛生,伺侯美國大兵。固然人為不高,但有殘羹剩飯可吃,並且是西餐,味誇姣吃。厥後日本人還以為這個事情是美差,有的想去,還要各式討情哀告,才氣辦到,可見日本當時餬口降落的程度。直到1946年秋後,美國才答應以記賬付款體例,賣了一些殘剩糧食以處理日本40%的民食,供應狀況才漸次和緩。

(四)戰後日本國市場冷落地攤繁華

但是,在多數會修建物中,唯有京都和奈良兩地無缺無損,未受過轟炸。這是成心儲存他們的文明古蹟嗎?傳聞這是經中國古修建學家粱思成傳授向盟軍號令、要求而得倖免的。

因為對日戰役勝利了,美軍官兵絕大多數都但願很快複員回家,不肯久留日本。等候複員回家的人們,真是度日如年。是以常常借酒宣泄愁悶。宣泄的工具,當然是向著日本人的。

日本投降後,中國駐在日本國占據軍先遣隊廖季威先生如許回想:

我特彆請廖季威先生談了日本投降今後,他作為中國占據軍駐在日本國的印象。

廖季威先生如許寫到:1945年,日本投降後,盟國遵循《波茨坦公告》決定,調派“駐日占據軍”和構成“盟國對日管束委員會”,監督日本毀滅統統製造戰役的產業體係,完整斷根軍國主義的殘存,懲辦戰役罪犯,償還打劫的地盤,物質,補償受害國的喪失,建立和布衣主的新日本等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