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13日,淩晨3點,武漢長江防汛批示部堆棧
二十輛標著“三峽工程特種建材”的卡車正將鋼渣傾倒入海,穿防汛禮服的白骨半埋在渣堆裡,腕錶定格在1993年7月1日——謝一揚被選天下人大代表那天。
他撥通《科技日報》主編電話:“明天的頭條,我親身給你們送份‘防汛豪傑’的專訪。”
“怪不得老周非要炸泄洪閘……”謝一揚眯眼看向波浪中浮沉的鉛封集裝箱,“移民人數虛報一倍,賠償金恰好買夠焊死三峽的鉛罐!”
張鐵柱撬開駕駛室,從座椅下拽出本**“陰陽帳本”:左頁記錄移民戶數3.2萬,右頁卻用切口標註“實際1.4萬,餘款購鉛罐”**,開端附周明遠鋼筆簽批的“義士撫卹金”清單,領款人指紋滿是同一枚——來自漢正街電子墳場泡水的遊戲機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