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28日淩晨,三峽大壩泄洪閘的探照燈刺破雨幕,焊槍的藍光在鋼筋骨架間明滅閃動。謝一揚站在臨時搭建的工棚內,指尖碾碎《群眾日報》特刊校樣,油墨沾上染血的澳門籌馬券,編號“HK-1990”的燙金數字在暗淡燈光下泛著寒光。趙明遞來加密電報,珠海港2號堆棧的爆炸殘骸中發明瞭半張磁卡——與林振華傳授在澳門山頂病院ICU焚燬的磁卡殘片紋路符合,而國安女耳目臨死前上傳的數據已觸達軍委某部終端機。
中午,國務院三峽扶植委員會臨時辦公室
三輛標著“三峽扶植批示部”的卡車駛入禁區,卸下的鋼筋捆紮帶印著揚帆個人LOGO,卻與《群眾日報》頭版“萬噸優良鋼材馳援三峽”配圖中的批次編號截然分歧。謝一揚親身驗貨,手持蓋有“軍委特批”的檢測陳述,對身後瑟瑟顫栗的質檢員私語:“γ射線超標47倍的數據,和焊進泄洪閘的工人屍身,你選哪個?”俄然,江麵傳來汽笛長鳴,一艘掛著“長江航道局”燈號的測量船泊岸,船麵堆滿印有日文的集裝箱——恰是客歲用液壓夾層私運日本空調的同批貨船。領頭的絡腮鬍男人咧嘴一笑,暴露鑲金的犬齒:“謝老闆,林傳授磁卡裡的《瓦森納和談》禁運清單,夠換您再洗白五萬噸‘合格鋼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