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_第302章 三峽質檢的混凝土魔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謝一揚淺笑點頭,目光卻掃向施密特身後的年青助手——那是個戴眼鏡的中國小夥,胸牌上寫著“翻譯李明“。這個“翻譯“實則是謝一揚安插的人,武漢大學土木工程係高材生,父親是湖北省扶植廳副廳長。

“開端吧。“施密特表示助手架設鑽機。德國製造的緊密儀器收回降落的轟鳴,金剛石鑽頭緩緩刺入混凝土大要。

謝一揚看了看腕錶——間隔他啟動預案已經疇昔二非常鐘。遵循打算,現在大壩下流三千米處的臨時攪拌站應當已經出產出第一批“特製混凝土“。

謝一揚的指尖在節製台上悄悄敲擊。三個月前,為節流本錢,他授意施工隊將水泥摻量從設想要求的380公斤/立方米減少到280公斤,同時用河沙替代部分石英砂。這本該是修建行業常見的“優化“手腕,但現在,德國萊茵TüV監理公司的到來讓這些小聰明變成了致命危急。

“告訴證券部,“他整了整領帶,“明天開端減持。“

五分鐘後,十二輛混凝土罐車整齊停靠在取樣點旁。謝一揚重視到,第一輛車的司機恰是黃永昌——阿誰在光刻膠事件中表示“超卓“的前武漢化工廠技術科長。

謝一揚站在臨時搭建的工棚裡,汗水順著太陽穴滑落。七月的三峽悶熱如蒸籠,氛圍中滿盈著水泥和鋼筋的刺鼻氣味。他麵前的監控螢幕上,德國監理團隊的奔馳車隊正穿過三峽公用公路的查抄站,間隔工地隻剩不到二非常鐘車程。

施密特性頭:“顛簸幅度不該超越15%,但今早的樣本差彆達到83%。“他翻開條記本電腦,“我調取了施工日記,發明C35標段的水泥用量記錄有塗改陳跡。“

“謝總,B組籌辦伏貼。“張鐵柱低聲提示。全息投影顯現,十二輛混凝土罐車正從下流駛來,車身上印著“三峽工程公用“的字樣。

“博士,有些數據觸及國度奧妙。“謝一揚抬高聲音,“我們利用了軍方研發的特彆增加劑,配方不便公開。“

謝一揚嘴角微揚。施密特,這個名字他太熟諳了。宿世2030年三峽大壩位移變亂調查組的首席專家,恰是這個剛強的德國老頭。冇想到這一世,他們的對決提早了整整三十七年。

集會室的門俄然被推開。一個穿戎服的中年男人大步走入,肩章上的將星熠熠生輝。

年青“翻譯“當即彌補:“博士,按照GB/T-2002標準,大抵積混凝土答應存在部分機能顛簸。“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