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一揚輕笑一聲,走到窗前。武漢的夜空飄著細雨,但他曉得,此時的鴨綠江乾已是零下二十度。
張鐵柱的機器眼快速閃動:“老闆,要反對報導嗎?“
“金大佐,我需求冰上通道。“謝一揚用流利的朝鮮語說道,“三車皮東北大米,換你一個裝甲連護送。“
11月6日,傍晚五點,丹東鴨綠江乾。
謝一揚走到江邊,細心察看著冰麵環境。鴨綠江在這個季候會結冰,但厚度不均,凡是製止車輛通行。但麵前這段江麵明顯被特彆措置過——朝鮮兵士用木樁和鋼板在冰麵上標記出一條蜿蜒的線路,避開冰層較薄的地區。
金大佐立即用朝鮮語大吼幾聲。兵士們咬緊牙關,持續拉動雪橇。跟著令人牙酸的冰裂聲,第一輛雪橇終究安然到達對岸。
“我們測試過了,十噸以下的卡車能夠通過。“金大佐指著遠處幾個冰洞穴,“那邊是失利的測試點。“
他取出標有“朝鮮-金“的那部電話,撥通了獨一的聯絡人。
謝一揚站在揚帆大廈頂層的電子沙盤前,目光鎖定在鴨綠江乾的一個紅點上:“讓替人去對付查抄,核心設備必須在天亮前過境。“
“B區清空,C區清空,A區還剩30%質料。“張鐵柱對著耳麥彙報,同時調出工廠監控畫麵。螢幕上,法律職員已經開端砸門。
1992年2月18日,淩晨三點,武漢長江電子廠。
謝一揚眼神一冷,但聲音仍然安靜:“王記者,這是歹意誹謗。長江電子一向對峙自主創新,所謂的'告發'很能夠是外資企業打壓民族品牌的詭計。“
謝一揚朝身後打了個手勢。張鐵柱立即遞上一台條記本電腦,螢幕顯現著丹東火車站的及時監控——三節滿載大米的火車皮正在卸貨。
掛斷電話,謝一揚立即撥通另一個號碼:“周局長,有記者收到風聲了...對,就是阿誰《工商報》的王勇...他背後是誰?...明白了。“
“已裝車,走老鐵線路,估計明晚六點到達丹東。“張鐵柱彙報,“但有個題目——任天國的法務團隊也來了,他們帶了日本記者。“
謝一揚點點頭,看了眼腕錶:“金大佐人呢?“
“老闆,工商局的人已經衝破廠區,李明處長髮明瞭我們留下的'禮品'。“
“謝總,我是《工商報》記者王勇。“電話那頭的聲音帶著幾分孔殷,“我們收到告發,說您將冒充偽劣產品出產線轉移到境外,叨教您作何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