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一揚冇有答覆,隻是回身走向廠房深處,聲音安靜:“這些機器,拆了賣廢鐵,我能賺400萬。這塊地,改建成夜總會,一年流水起碼2000萬。”他頓了頓,轉頭掃了一眼世人,“而你們,拿著買斷的錢,還能再找條活路。”
人群裡傳來幾聲壓抑的抽泣。
謝一揚晃了晃手中的紅酒,輕笑:“不錯,比原值還高。”
廠區大門前,幾十名工人圍坐在一起,沉默地抽著煙,眼神浮泛。他們大多是四五十歲的老職工,有些人乃至在這裡事情了三十年,從學徒到徒弟,從芳華到白髮。
工人們沉默了。他們曉得,謝一揚說的冇錯——這個廠子早就死了,隻是他們不肯意承認罷了。
謝一揚微微一笑,從西裝內袋裡取出一張支票,悄悄放在比來的機床上。
謝一揚冇有起火,隻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隨後對狀師點了點頭。狀師立即上前,展開一份資產評價陳述。
落日的餘暉灑在班駁的廠區圍牆上,鐵鏽爬滿了“武漢國營鐘錶廠”的招牌,彷彿在無聲地宣佈一個期間的閉幕。
“優化?”中間一個年青些的工人嘲笑一聲,“現在哪個廠子還要我們這些老骨頭?說是分流,實在就是讓你自生自滅!”
1992年2月8日,夜,鐘錶廠舊址
謝一揚悄悄抬手,打斷了他的話:“李徒弟,期間變了。”他走向廠房大門,皮鞋踩在碎玻璃上,收回清脆的聲響,“現在冇人戴國產機器表了,你們的設備再緊密,也抵不過一塊電子錶的代價。”
張鐵柱排闥而入,低聲道:“老闆,機床已經全數拆解結束,廢鐵賣了420萬,比估計多了20萬。”
謝一揚環顧一圈,嘴角掛著淡淡的淺笑,彷彿麵前的破敗與他毫無乾係。他抬手錶示了一下,身後的狀師立即上前,展開一份檔案。
就在這時,廠區彆傳來一陣引擎轟鳴聲。幾輛玄色奔馳緩緩駛入,停在了廠區中心的空位上。車門翻開,謝一揚邁步而出,身後跟著張鐵柱和幾名西裝革履的狀師。
“按照最新估值,武漢鐘錶廠的全數設備、地盤及庫存,市場價約為1200萬元。”狀師推了推眼鏡,“但考慮到債務清理及員工安設用度,實際可買賣代價不超越5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