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車碾過水坑,濺起一片泥漿。後視鏡裡,東湖賓館的燈光在雨中垂垂恍惚,而更遠處,1990年的武漢天涯線上,還看不見將來光穀的半點影子。
200畝的“白菜價”
1990年7月15日,武漢東湖賓館
我微微一笑:“因為2025年,這裡會建成環球最大的量子計算嘗試室。”
圖紙展開的刹時,集會室裡的氛圍彷彿凝固了。
我笑而不語,從懷裡摸出一張照片推疇昔——照片上是北京某位經濟智囊與榮毅仁的合影,後背用鋼筆寫著“鼎新可試點,地盤先試行”。
——500元/畝!相稱於白送!
集會室裡頓時響起幾聲輕笑。
散會後,空蕩蕩的集會室裡隻剩我和李明德。
“謝同道,你是揚帆實業的代表?”李明德俄然看向我,眼神裡帶著核閱,“傳聞你們公司剛註冊資金三百萬,主營範圍是……打扮貿易?”
“騰訊是甚麼單位?民營公司憑甚麼進高新區?”另一個乾部神采烏青。
李明德倒吸一口寒氣,照片上的筆跡他太熟諳了。
我坐在末席,指尖悄悄敲擊著桌麵上的牛皮紙檔案袋,目光掃過主位上那位梳著三七分頭、戴著金絲眼鏡的男人——東湖高新區籌辦組組長,李明德。宿世裡,這位李組長三年後因“違規批地”落馬,卻在十年後搖身一變成了深圳某地產公司的參謀,身家過億。
集會室炸開了鍋。
我不慌不忙地站起家,解開檔案袋的棉線,取出一卷經心裱糊的藍圖。
“各位,東湖高新區的打算,省裡要求年底前必須上報國務院。”李明德推了推眼鏡,語氣裡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目前開端規定的地區是魯巷一帶,總打算麵積5平方千米,重點生長電子財產。”
我淡定地從檔案袋抽出第二份檔案——1995年國務院批覆武漢地鐵扶植的紅頭檔案影印件(當然,現在還未存在),以及2001年光穀首拍地盤的成交記錄(單價僅80元/平方米)。
空調外機嗡嗡作響,寒氣卻壓不住集會室裡的炎熱。橢圓形的紅木桌邊,十幾其中年男人西裝革履,領帶鬆垮地掛在脖子上,茶杯裡的茶葉梗浮浮沉沉,像極了他們現在扭捏不定的心機。
雙向十二車道的關山大道、呈放射狀漫衍的地鐵2號線和11號線、核心區的“馬蹄形”商務圈、乃至標註了將來騰訊、華為等企業的總部位置……每一個細節都切確到令人毛骨悚然。
他遞來一支中華煙,打火機的火苗映著他閃動的眼神:“小謝,你背後是哪位帶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