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_第175章 南巡遺產的金融殭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老闆,要不要措置掉?”張鐵柱的機器臂彈出麻醉針。

“不必。”謝一揚搖下車窗,將一遝理財條約撕碎撒出去,紙片像冥幣般飄在農夫工頭頂,“讓財務部籌辦新項目——把海南的爛尾樓打包成‘養老地產信任’,此次找城商行合作。”

三個月後,珠海市中級群眾法院。

謝一揚的狀師團正在播放經心剪輯的視頻:衣衫襤褸的農夫們舉著“還我心血錢”的橫幅打擊鎮當局,鏡頭特地給一個揮鋤頭的白叟特寫。“各位請看,這清楚是暴民!”首席狀師陳誌強敲著投影幕布,“我的當事人合法發賣理財產品,條約第17條明白寫明‘投資有風險’……”

“機會恰好。”他按下通話鍵,“劉總監,把‘珠海新故裡理財打算’的包裝計劃送出去。”

1991年10月1日,珠海香洲區,揚帆大廈頂層。

鹹腥的海風灌進車窗,謝一揚想起陳阿婆遺書上的筆跡,俄然輕笑出聲:“18%的收益率都嫌貪婪,這屆韭菜真難服侍。”

“你們不是說穩賺不賠嗎?”陳阿婆渾濁的眼裡閃著光,“娃的手術費差八萬,我想著賺了利錢剛好……”

閉庭錘落下時,陳誌強對著鏡頭宣讀聲明:“鑒於部分投資者貧乏金融知識,我司出於人道主義,情願以本金10%的代價回購債務……”電視直播信號俄然堵截,切換成揚帆個人援助的《蒼心機財大講堂》節目。

肇慶市水灣鎮,驕陽把信譽社門口的“揚帆理財認購點”橫幅曬得發白。七十歲的陳阿婆攥著存摺擠在步隊最前麵,她身後是三百多個扛蛇皮袋的農夫,袋裡裝著賣稻穀的現金。

謝一揚站在落地窗前,俯瞰著遠處海岸線上那片灰濛濛的爛尾樓群。三年前炒至25億的“黃金地塊”,現在隻剩暴露的鋼筋和爬滿藤蔓的混凝土框架,像一具被掏空內臟的巨獸屍身。

法官皺眉翻看卷宗時,謝一揚正用鋼筆在便簽上寫下一行字,推給身邊的周明遠。這位剛升任省政法委副書記的老友掃了一眼,上麵寫著:“主審法官女兒在悉尼大學的學費該交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