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一揚的瞳孔微微收縮。他按下桌上的對講機:“柱子,立即聯絡《長江日報》的劉主編。“
放動手機,謝一揚看向電腦螢幕。上麵是“江城勞務“的背景體係,顯現已登記的下崗工人數量:3721人。按每人抽成700元計算,就是260萬月支出。
李衛國展開報紙,是上個月的《南邊週末》,一篇題為《黑中介與心血工廠的好處鏈》的調查報導。文章配圖中,鮮明是阿誰金絲眼鏡經理,正在某個工廠門口數錢。
會堂門口掛著極新的橫幅:《江城勞務&國企改製再失業對接會》。門口站著兩個穿黑西裝的年青人,正在查抄下崗工人的“消弭勞動乾係證明“。
謝一揚點點頭,轉向張鐵柱:“周秘書長那邊?“
“《長江日報》明天發專訪,“市場總監從速彙報,“題目是《民營企業的社會擔負——記江城勞務助力國企下崗職工再失業》。“
“社保!留宿!用飯!“眼鏡男敲著桌子,“愛簽不簽,前麵另有兩百人列隊呢!“
“安然嗎?“謝一揚看向天花板角落的監控攝像頭。
北風捲著碎雪打在李衛國臉上,這個四十五歲的八級鉗工緊了緊洗得發白的工裝領口。廠門口貼著鮮紅的《改製公告》,上麵“消弭勞動條約“幾個黑體字刺得他眼睛生疼。
李衛國接過條約,眯起老花眼細心瀏覽。第三條寫著:“乙方月薪不低於1200元“,第七條卻有一行小字:“甲方有權代扣代繳各種用度“。
掛斷電話,謝一揚又撥通了另一個號碼。此次,他的語氣恭敬了很多:“周秘書長,我是小謝。有個小事想請您幫手......東莞勞動局那邊......“
“謝老闆利落!“龍哥衝動得金鍊子直晃,“包管給你練習得跟綿羊一樣和順!“
“人為如何發?“謝一揚俄然問道。
集會室裡一片死寂。統統人都曉得,這些檔案在法律上底子站不住腳,但對於那些連字都認不全的下崗工人,充足了。
謝一揚跟著龍哥穿過暗淡的走廊,兩側是堆滿雜物的車間。工人們低著頭在流水線上繁忙,冇人敢昂首看這群不速之客。氛圍裡滿盈著焊錫的刺鼻氣味,異化著汗臭和黴味。
1991年12月6日,東莞某電子廠
謝一揚的指尖在玻璃上頓住。透過本身的倒影,他能看到身後投影儀上的財務報表——珠海地盤泡沫分裂後,揚帆個人的現金流已經繃得像根即將斷裂的鋼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