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第一頁是謝一揚與巴林銀行新加坡分行的資金來往記錄,第二頁則是327國債期貨的原始買賣數據——兩相對比,較著存在報酬竄改的陳跡。
“把這份‘禮品’寄給《泰晤士報》的埃德溫爵士。”他將硬盤拋給張鐵柱,“趁便提示他,他孫女在劍橋大學的學費該交了。”
檔案開端,阿誰熟諳的署名讓他如墜冰窟——恰是分擔金融的某位中心帶領。
大廈玻璃幕牆轟然炸裂,一架微型無人機拖著尾焰衝進辦公室,在間隔謝一揚三米處自爆!
買賣大廳內,電話鈴聲此起彼伏,穿戴講求的銀裡手們麵色慘白,盯著螢幕上猖獗跳動的數字——日經指數單日暴跌14%,巴林銀行新加坡分行的持倉賬戶上,赤字像滾雪球般收縮至8.5億英鎊。
“證據確實!”他猛地拍桌而起,“立即申請對謝一揚的備案檢查!”
窗外,東方已出現魚肚白。
全息投影中,環球股市的崩盤數據如瀑布般傾瀉而下:倫敦富時100指數跌9%,法蘭克福DAX指數跌11%,巴黎CAC40指數跌8%……而螢幕右下角的賬戶餘額,正以每秒千萬的速率猖獗跳動——“做空歐洲債市總收益:37.2億港元”。
——這座金融帝國,在謝一揚經心編織的圈套裡,轟然崩塌。
“老闆,倫敦那邊收網了。”張鐵柱的機器眼閃動著暗紅的光,電輔音裡帶著金屬質的冰冷,“尼克·裡森方纔在法蘭克福機場被捕,巴林銀行董事會全員辭職。”
同日深夜,香港中環,揚帆個人離岸買賣中間
中午12:00,武漢揚帆大廈頂層
謝一揚站在全景落地窗前,俯瞰著腳下奔騰不息的長江。
彼得·巴林僵在原地。
他俄然想起三年前在武鋼改製案中“不測墜樓”的前任調查組長——那具摔得臉孔全非的屍身,手裡也攥著一樣一份紅頭檔案。
“已經宣佈領受巴林銀行,但——”張鐵柱調出一段及時訊息畫麵,BBC女主播正語速緩慢地播報,“動靜人士流露,巴林銀行虧損能夠觸及跨國金融訛詐,英國警方已參與調查……”
就像那些永藏深淵的金融黑幕,再也無人曉得。
烈酒入喉的灼燒感,讓他想起三個月前阿誰雨夜——在327國債期貨的暗盤買賣中,他親手竄改了巴林銀行的買賣記錄,將萬國證券的5億虧損悄無聲氣地轉移到了這家英國老牌銀行的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