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楚天都會報》的記者俄然舉手:“但協和病院收治的300名患者都有金屬中毒症狀,這如何解釋?”
“讓醫學院再發一篇論文。”謝一揚頭也不回,“題目就叫《大氣逆溫層對地區性霧霾的放大效應》。”
“不,”謝一揚淺笑,“是‘技術毛病’。彆的,武漢大學醫學院半小時後會公佈《東湖氛圍質量白皮書》,結論是‘季候性霧霾,無安康風險’。”
謝一揚掃了一眼陳述,指尖在“鈾238半衰期淨化物”一行上停頓半秒,隨即合上檔案。
三秒後,周明遠怠倦的聲音傳來:“謝一揚,東湖沿岸已經有人舉橫幅了!省委剛開完告急集會,環保部要求徹查——”
而在更深的湖底,三十噸未措置的放射性廢料,正跟著暗潮緩緩分散。
淩晨兩點,揚帆大廈。
皮鞋的仆人哈腰撿起老李的工牌,輕聲道:“東湖監測站,李文濤,工齡27年……可惜了。”
“彆碰那魚!”母親衝過來打掉枯枝,卻本身哈腰乾嘔起來。
六歲的妞妞蹲在湖邊,用枯枝撥弄一條翻肚的魚。她咳嗽著,鼻血流到嘴角也顧不上擦。
張鐵柱的機器臂接住倒下的屍身,另一隻手拔出U盤,插入主控終端。十秒後,東湖疇昔24小時的實在監測數據被替代成“體係保護中”。
“昨晚嘗試室爆炸,統統樣本焚燬。”張鐵柱的電子眼紅光閃動,“但按照殘留物闡發,蘇聯燃料提純技術存在嚴峻缺點,廢氣中含有放射性顆粒物。”
謝一揚冇說完,但張鐵柱的機器臂已經彈出匕首,寒光一閃。
“老闆,病院那邊數據出來了。”張鐵柱排闥而入,機器臂遞上一份加密陳述,“疇昔72小時,東湖周邊10萬住民呼吸道急診量暴增300%,重症患者血液中檢出重金屬超標。”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
會堂裡擠滿了記者,攝像機對準台上的白髮傳授。
傳授額頭排泄盜汗,正欲開口,會堂側門走出去一隊穿白大褂的人。為首的年青大夫直接搶過話筒:“我是協和呼吸科主任劉健,那些患者實際是食用黴變大米導致的黃麴黴素中毒!”
深夜十一點,環保局數據中間。
謝一揚走到辦公桌前,按下通訊器:“接周書記。”
上午九點,武漢大學醫學院訊息公佈會。
他掛斷電話,對張鐵柱命令:“讓‘杜鵑花’行動組出動,統統在病院肇事的家眷,每人發5000元‘慰勞金’,簽保密和談。回絕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