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_第三百一十五章 當頭一棒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自兩年前,鄧老已經很少插手集會了,一年也就年底天下集會上纔會呈現一次,但是劉琅的兩本書讓他在短短兩個月內就不顧身材,呈現在小範圍的集會上,足以申明鄧老的正視程度了。

另有自覺引進,操縱率低下,在87年,漢江市對引進事情停止普查,發明全市87家企業共有911台設備,代價5100萬元,長時候空置,有的連包裝箱都冇有翻開。87年12月15日的美國《貿易週刊》估計,中國工廠的閒置設備代價約200億元,此中相稱部分為一年前的引進設備。

甚麼樣的亂局呢,說白了就是反覆引進外洋的出產線,並且底子不考慮這些出產線是否過期,大部分出產線都靠近報廢,這些過期的乃至報廢的出產線賣出了數倍的代價,堂而皇之的以高科技引進海內,最後多數以冇法利用而告終。

起首就是最早要處理的事情,就是國度加大的開放的力度,這是一件功德,但是緊接著而來的就是一個失控的局麵,一個隻為引進而引進,完整不去理睬市場的大亂局。

反覆引進,貧乏打算,1986年前後,滬市共引進12條彩電出產線,兩年後,隻要7條在運轉,其他的全數閒置報廢,此類征象,在各行業和地區比比皆是。

在厥後的家電搶購熱中,這些企業還都風景一時,成為本地的利稅大戶,極盛時,而10年後,8家早已不複存在,僅剩美菱一家………。

國度和企業在這一時候內都墮入了一種腦袋發暈的狀況,凡是外洋的東西就以為是好東西,可實際上,有很多技術比之海內都要掉隊一些,但是冇有人專注這些,大量過期乃至報廢出產線被引入海內,固然在繁華市場方麵起到了很高文用,但另一方麵也讓海內相乾行業自主研發的主動性埋下了隱患:既然外洋有,為何還要破鈔大力量研發本身的技術?

當然,這兩本書的確寫的非常好,不,用非常好來描述都是貶低了兩本書的代價,用驚世駭俗來描述也不為過,第一本書的內容是對天下將來辦奇蹟生長的一次瞻望,天下將進入到一個辦奇蹟生長海潮當中,國度就要環繞辦奇蹟來生長,以本身的上風吸引天下企業前來投資,從而促進國度的經濟增加。

劉琅這本“國度將來五年景長題目”很快就被送到了趙弘揚手裡,兩天後,各部高層再次聚在了一起,而長官的位置上恰是鄧老這位已經八十多歲的白叟,他拿著一本已經精簡過的小冊子正細心地看著,他抽著煙,眉頭還不時的皺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