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秘密_第3章 成吉思汗之死(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天下公認的中國最強大的期間之一。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唐朝共經曆21位天子(含武則天),在政治、文明、經濟、交際等方麵均獲得了龐大成績,是當時天下上最強大的國度。

但第二年李安然篡奪西夏王位後,斷絕了與蒙古的貢賜乾係,請封於金國,求其援助。因而,成吉思汗以此為藉口,策動了第二次對西夏國的征討。

1038年,西夏的王位傳到黨項族首級李元昊的時候,權勢已經非常強大,遂正式建國,並稱帝。西夏在當時具有二十二個州,即今寧夏全數地區,甘肅大部,陝西、新疆及青海、內蒙的一部分。都城設在興慶府,後改名複興府,即今銀川。

這十幾年間,成吉思汗對西夏朝廷的幾次食言和叛變始終銘記在心,何況這麼一個不安寧身分伏臥身邊必然會使本身寢食難安。以是,此時已騰出技藝的成吉思汗在西征今後,稍事休整就毫不躊躇地兵分兩路打擊西夏,誓要完整剿除西夏國!

稱臣進貢:舊時指小國向大國臣服而年年繳進貢品,自稱為臣下。厥後也用以比方心悅誠服,甘拜下風。

相乾

馬可·波羅:十三世紀意大利威尼斯馳名的販子、觀光家,據其自稱曾在中國遊曆了十七年,還被當時的元朝大汗忽必烈賞識,在元朝當官任職。回到意大利後,馬可·波羅在一次海戰中被俘,在監獄裡口述其觀光經曆,由魯斯蒂謙寫出《馬可·波羅紀行》,引發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神馳,且對今後新航路的斥地產生了龐大影響。但前期國際學術界對馬可·波羅是否真的到過中國存在必然的質疑和分歧。

黃巢叛逆:公元875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市曹縣西北)人黃巢策動抵擋唐朝前期當局暗中腐朽殘暴統治的農夫叛逆,提出“均平”的政治本語,於公元881年攻陷唐都長安,建立農夫反動政權,國號“大齊”。黃巢叛逆是唐朝汗青上範圍最大的農夫叛逆,固然於884年被唐朝所彈壓,但卻打擊了唐王朝的統治,加快了唐朝的滅亡,鞭策了汗青的向宿世長。

但撻伐並不順利,蒙古雄師經黑水(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向東,圍攻兀剌海城(今內蒙古臨河北)時,西夏從各地紛繁派來人馬援助守軍,相持大戰了五個多月,因為糧草不濟,蒙古雄師不得不退回草原。

羅斯:在十一至十七世紀的史乘中通指俄羅斯國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