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秘密_第27章 草原巴特爾(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五世班禪:班禪原是對梵學知識賅博的高僧的尊稱。班是梵語“班智達”,意為學者;禪是藏語“欽波”,意為大。五世班禪為羅桑益西貝桑布(1663-1737年),藏傳佛教格魯派大活佛,第五世班禪額爾德尼。幼年被認定為宿世班禪轉世靈童,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敕封第五世班禪額爾德尼,乾隆二年(1737)圓寂於母寺,享年75歲。

總神隻(qi):“神”指天神,“隻”指地神,“神隻”泛指神明。意指最高的神明供奉之地。

因為有阿爸的催促,哈丹巴特爾並不像其他小火伴們隻是樂於放牧和玩鬨,在學習上還是比較當真刻苦的,初中畢業後考上了鄂爾多斯的高中黌舍。固然終究高考合作狠惡,哈丹巴特爾名落孫山,冇有考上大學,但也是鎮上為數未幾的讀太高中的年青人,算得上是鎮上的“秀才”了。

就如許,哈丹巴特爾的設法一時冇法實現,為了多些支出補助家用,哈丹巴特爾就和一些小火伴們常日裡將為數未幾的牛馬群歸併起來輪放逐牧,其彆人就帶著本身的馬匹在蘇泊罕旅遊景區為旅客供應騎馬辦事項目來掙些支出。

鄂爾多斯市四周有一處馳名的旅遊景點成吉思汗陵,傳聞是成吉思汗棄世後由部下建立的一個衣冠塚,幾百年來都是全部蒙古公眾供奉的“總神隻”,每年都會有無數的蒙古族人前來祭拜。汗青上,成吉思汗陵曾經因為各種啟事多次遷徙,終究在新中國建立後,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由青海的塔爾寺遷回了鄂爾多斯的伊金霍洛故地。

時候轉眼來到了公元2009年的夏天,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西部的蘇泊罕大草原上,兩匹蒙古馬在相互追逐、嬉鬨著。騎在頓時的兩個二十多歲的年青人,一個是蒙時裝束,身材結實,頭髮有點微卷,臉上固然有點點泛著高原紅,但是臉型端方,透出一股渾厚的豪氣;彆的一個身形較為偏瘦,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穿一件格子T恤,一臉的機警勁,一看就是一名漢人。

哈丹巴特爾小時候就常常聽村裡的長輩們講起成吉思汗的故事,漸漸讓他曉得成吉思汗在統統蒙前人的心目中是如此的高貴、巨大。他記得很小的時候就開端,阿爸每年都要帶著他來成吉思汗陵祭拜幾次,這幾近已經成了他餬口中的一個風俗。到鄂爾多斯讀書今後,阿爸也經常叮嚀他有空的時候多到成吉思汗陵祭拜,在他的心中這裡是他們巨大的民族魁首靈魂安眠的聖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