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無敵_三、可悲可歎的中世紀食譜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除了黑麪包和白麪包以外,中世紀末期的意大利人偶爾也會吃麪條(意大利通心粉),但這玩意兒更是絕對的貴族食品,代價比白麪包還要貴——在水力磨坊提高之前,把麥子加工成做麪條用的細麪粉真是太吃力了。並且,當代意義上的意大利麪,最後是在阿拉伯人占據下的西西裡島出世,直到13~14世紀才推行到了全部意大利,至於傳播到歐洲的彆的處所,則已經是文藝答覆以後的事情了。

最後,如果把中世紀啤酒蒸餾一下,那麼就是威士忌了。而把葡萄酒蒸餾一下,則會獲得白蘭地。

相反,對於大部分蔬菜,比方胡蘿蔔、蕪菁、圓白菜、捲心菜等等,中世紀的歐洲人倒是風俗於生吃,乃至就連刺激性口味的洋蔥也是如此——當然,也有浸泡在肉汁裡的烤洋蔥,不過阿誰就屬於初級菜了。

以是,那些前去中世紀歐洲的穿越者們,千萬不要犯這個知識性弊端,在宴會上對勁洋洋地端出某某年份的“極品紅酒”來接待高朋,估計人家隻會在心中痛罵你太鄙吝,竟然讓他們喝醋,還是陳大哥醋……

勉強吃完分歧口味的中世紀飯菜,你大抵想要放鬆一下,可惜中世紀的歐洲既冇有咖啡也冇有茶葉,更冇有熱可可,一樣也冇有捲菸可抽——可可和菸草此時都還躺在大西洋對岸的美洲叢林裡。

——還是在《狼與辛香料》內裡,羅倫斯為了給女配角赫蘿買一隻蜜漬桃子而差點停業,可想而知中世紀的蜂蜜有多麼值錢了。那年初就算兩個領主之間為掠取幾箱蜂蜜而兵戈,也不是甚麼特彆希奇的事。

中世紀歐洲的乳酪,也不是當代超市裡的整齊方塊,而是一坨坨綠不啦嘰的黏糊狀物體,既像是牙膏又像是芥末膏,就是不像我們觀點中的乳酪,讓人一看就倒胃口。

除了沙糖和香料以外,中世紀歐洲較為便宜的調味品主如果檸檬汁,當代的西餐裡也常常能看到這玩意兒。北歐人普通用黃油塗麪包,而南歐人則用橄欖油,彆的另有一個較高貴的挑選:蜂蜜。

以是貧民們乾脆就直接拿一些粗加工的麥粉(那東西固然是麥子磨的,但是如何看都算不上麪粉)放到碗裡,加點熱水調成麥糊,然後每天就吃這類麥糊過日子。如果有前提搞到一些野菜、鹹魚和肉類的話,也是把這些東西十足都倒進鍋子裡和麥糊一起燉煮……總之看上去很噁心,近似於我們中國人用來餵豬的東西,又有點像是嘔吐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