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創業的300個常識_57.把握最佳的融資機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跟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慢慢完美以及股分製的建立,在本錢市場上融資逐步成為企業融資的首要體例,這些國度政策的竄改對企業而言影響是深遠的。是以,中小企業的辦理者必然要重視國度各種法規的竄改,在看清情勢後判定決定融資的路子。近些年來,我國企業境外上市逐步增加,我國中小企業板塊也正式啟動,這些國表裡融資環境的竄改給中小企業供應了新的融資路子。

普通來講,中小企業融資機遇的掌控要充分考慮以下幾個方麵:第一,因為企業融資機遇是在某特定時候呈現的一種客觀環境,固然企業本身也會對融資活動產生影響,但與企業內部環境比擬,企業本身對全部融資環境的影響是有限的。在大多數環境下,企業實際上隻能適應內部融資環境而冇法擺佈內部環境,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充分闡揚主動性,主動地尋求並及時掌控住各種無益機會,儘力尋覓與投資需求和融資機遇相適應的能夠性。

所謂融資機遇,是指由無益於企業融資的一係列身分所構成的無益的融資環境和機會。企業挑選融資機遇的過程,就是企業尋求與企業內部前提相適應的內部環境的過程。從企業內部來講,過早融資會形成資金閒置,而如果過晚融資又會形成投資機遇的喪失。從企業內部來講,因為經濟情勢瞬息萬變,這些竄改又將直接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和本錢。是以,中小企業若能抓住企業表裡部的竄改所供應的無益機會停止融資,會使企業比較輕易地獲得本錢較低的資金。

中國人融資喜好找乾係,其實在融資中乾係不首要,首要的是找對門、掌控最好機會,融資者要按照投資者的特性,去設想本身的融資形式。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必須長於闡發表裡環境的近況和將來生長趨勢對融資渠道和體例的影響,從長遠和全域性的視角來挑選融資渠道和融資體例。彆的,對於企業而言,固然有分歧的融資渠道和體例可供挑選,但最好的常常隻要一種,這就對企業辦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須挑選最好的融資機遇。

1997年,金蝶就萌發了上市的設法,開初目標是海內的A股市場,不過在細心瀏覽了上市的前提後,金蝶主動放棄了,而把目光轉向外洋的本錢市場。比較了納斯達克和香港創業板以後,金蝶挑選了後者。徐少春說:“香港是一個華人間界,與本地交換冇有題目,我們隻要有一點兒聲音,頓時就會反應給投資者,這無益於股票市場與公司事蹟掛鉤。同時香港作為自在港也屬於環球開放市場的一部分,將來金蝶成熟了,要從這裡去更大的市場也不難。”為此,金蝶在開曼群島註冊了一家公司,由它來控股海內的公司。不過有了裕興繞道外洋上市被證監會叫停的先例,從2000年3月金蝶規端方矩向證監會遞交了申請質料,2000年7月獲得批準,到2001年在香港創業板掛牌,整整疇昔了一年。此時的外洋本錢市場早已不如昔日的陽光亮媚,對科技股也不再是滿麵東風,納斯達克指數從最高的5130點跌到了最低時1660點,縮水70%,香港創業板也有一樣的跌幅。金蝶一上市,就跌破發行價。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