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第二艦隊的赤城號航母戰役群、龍驤號航母戰役群,也都來到了江陰四周,並參與了戰役。
彆的,中原還出動了四萬陸軍懦夫。
都算起來的話,島國一共投入了8個師團和2個旅團,一共20萬餘人。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島國稱之為第二次上海事情。
中原方麵,水兵全軍淹冇,並傷亡了將近一萬人的陸軍。
錫澄國防地北起江陰要塞,南至太湖邊的無錫。
此次會戰的範圍,遠超平津會戰。
陳紹寬之下,另有兩員大將:
水兵第1艦隊中將司令陳季良;水兵第2艦隊中將司令曾以鼎。
淞滬會戰當中,因為島國兵強馬壯,在重兵器方麵具有賽過性上風。
加上淺顯的軍隊,都算起來的話,中原共投入了148個師和62個旅,總計80餘萬人!
帶領中原水兵出戰的,是水兵部部長、水兵一級大將陳紹寬!
反觀中原,絕對能用精銳儘出來描述。
究竟上,淞滬會戰是全部全麵抗戰中停止的範圍最大、戰役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而在1937年8月16日,江陰保衛戰就拉開了序幕。
當然了,除了這些步兵師團外,島國還派出了第三艦隊等水兵武裝。
鬼子陸軍的主力,是第13師團。
它們的師團長,是中將荻洲立兵。
錫澄國防地,實際上是防備南京的第二道防地。
帶領他們的總司令,是名聞遐邇的劉興大將。
島國投入了兩個軍,也就是鬆井石根的上海調派軍、以及柳川平助的第十軍。
實在,鬼子之以是將江陰當作攻打的重點,而中原則死命戍守這裡,企圖都很深。
最精銳的中心教誨總隊、第八十七師、第八十八師、稅警總團等,挑選了全部出動!
冇有體例,遵循最高統帥部的擺設,中原主力軍隊,就在休整的同時,紛繁撤離到第二線,也就是錫澄線火線。
這四萬陸軍懦夫,主力是第57軍和第103師。
淞滬會戰當中,固然中原損兵折將無數,但卻完整粉碎了島國“三個月內滅亡中原”的放肆打算。
不得不說的是,全麵抗戰發作的標記,是七七盧溝橋事情。
江陰保衛戰是在1937年12月2日結束的,比淞滬會戰結束的晚一些。
參與江陰保衛戰的,另有江陰要塞的中將司令許康。
江陰保衛戰的範圍固然小一點,但意義一樣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