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從】疏肝行氣。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淨水適當,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15~30分鐘,持續3~5天。
【提示】忌食辛辣刺激食品,不要暴飲暴食,飲食要有規律;做一些需求查抄,以解除其他惡性疾病。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淨水適當,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兌入溫水適當,將雙足浸入,待水溫降落後,再恰當兌入熱水,邊洗邊搓,直至水加至踝樞紐以上,雙足和緩,麵板髮紅為止。每晚1次,每劑可用3天。
【用法】將上藥放盆中開水浸泡,待水溫適度後將雙足浸入藥液。每日3次,每次20分鐘。
療方1
【成分】鮮薑30克,香附15克。
【主治】合用於肝鬱氣滯而至的胃脘疼痛,症見胃中脹痛,連及兩脅,活力時減輕等。
【用法】將生薑搗爛,香附研成細粉,用適當開水突入容器中攪拌均勻,待水溫降至皮膚能接管時,用毛巾蘸取擦洗胃脘部。每次20分鐘,每日2次,3日為1個療程。
【用法】取艾葉1把,放入藥鍋,加水300毫升,水開後,持續煎煮20分鐘擺佈,過濾去渣取液,待藥液溫稍燙時,熏洗胃脘部,直至痛緩為止。
(二)足部藥浴療法
【主治】合用於風寒外襲而至的胃痛,症見胃痛如絞,得溫痛減,怕冷,發熱等。
方4
【主治】合用於陰虛胃痛,症見胃脘隱痛、熾熱不適、喧鬨似饑、饑不欲食、口乾、大便燥結。
【服從】溫胃止痛行氣。
(一)部分藥浴療法
【成分】桂枝20克,麻黃、羌活、獨活各15克,紅花、細辛、艾葉各10克。
【主治】合用於寒凝、氣滯和脾胃虛寒型胃痛。常見的症狀為胃痛暴作、疼痛狠惡、畏寒喜暖、得熱痛減,或胃痛模糊、綿綿不竭、喜暖喜按等。
【服從】溫中散寒止痛。
【成分】香附、良薑各50克,乾薑、肉桂各30克。
療方1
胃痛,又稱胃脘痛,其首要部位係在胃脘近心窩處,是由外感邪氣、內傷飲食情誌、臟腑服從平衡等致負氣機瘀滯,以上腹胃脘部包含其四周常常疼痛為主證。該病在脾胃腸病症中最多見,病發率較高。臨床症狀以胃脘部常常產生疼痛為主症,但痛時可連累脅背或兼有噁心、嘔吐、吐酸、喧鬨、脘悶、暖氣、大便溏薄或秘結,乃至嘔血、便血等症狀。本病與西醫學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痙攣、胃黏膜脫垂、胃神經官能症等附近似。其病因病機以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傷胃、脾胃衰弱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