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症家庭藥浴療法_四、哮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主治】合用於痰熱蘊肺而至的哮喘,症見胸悶,氣粗,痰稠,咳吐黃痰或紅色黏稠痰,麵紅,口渴喜熱飲等。

【服從】下氣平喘。

【成分】車前草、魚腥草、蒲公英各100克,大力子15克,蘿蔔子(萊菔子)10克。

【成分】麻黃80克,地龍、紫蘇子各40克,吳茱萸、白芷、生薑、蔥白各30克。

【成分】魚腥草60克,蘇子、地龍各30克,五味子20克,沉香10克,雞蛋2個。

(二)背部藥浴療法

療方4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淨水適當,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10~30分鐘,持續3~5天。

【服從】清熱化痰。

【主治】冷哮證。常見症狀為呼吸短促,喉中哮鳴有聲,胸膈滿悶如窒,痰少、咳吐不爽,口不渴,受寒易發,形寒怕冷等。

療方3

【主治】合用於哮喘實證,常見的症狀為喉中哮鳴如吼、氣粗息湧、胸隔沉悶、咳嗽陣作、痰黃黏稠、麵赤口渴等。

療方5

【服從】清熱解毒,降氣平喘。

【主治】合用於各種範例的哮喘患者。

【提示】霧吸時,宜在患者口鼻四周塗上凡士林,以防熏燙傷。

療方1

(三)足部藥浴療法

【用法】將上藥放入有嘴壺中。加水,水開後,持續煎煮,患者從壺嘴吸入蒸氣霧。每日1劑,每日2~4次,每次15~20分鐘,10日為1個療程。

【服從】解表化飲、治喘平喘。

【主治】合用於寒痰喘嗽,症見咳喘,胸悶,痰稀白、量少不爽或喉中有痰鳴,口不渴等。

【用法】將白芥子研為細末,每取200~500克。將白芥子末先以少量水調成糊狀,直至呈現芥子油氣味,倒入浴盆中,突入溫熱水適當足浴。每日1次,每次10~30分鐘。

【主治】合用於寒痰咳喘。

【成分】陳皮、大腹皮、茯苓皮各100克。

【用法】將蘿蔔洗淨,切片,與前二味藥同放鍋中,加淨水適當,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10~30分鐘,持續3~5天。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淨水適當,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日1劑,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鐘,持續3~5天。

【主治】合用於痰濕喘嗽,症見咳喘,痰多、呈紅色泡沫狀、早上尤多,口不渴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