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香附、紫蘇葉各120克,陳皮60克,淡豆豉、甘草各30克。
【成分】紫蘇15克,麻黃、生薑各9克,桂枝6克,甘草3克。
中醫以為:當人體頹廢過分,或體虛抗病才氣減弱,加上氣候急劇竄改時,人體衛外服從、心機服從不能適應,因而病邪由外相、口鼻而入,引發一係列肺經症狀。因為外邪有偏寒及偏熱之分,因彆的感風寒而至感冒可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楚,鼻塞重,流清涕,喉癢,咳痰稀白,口不渴,苔薄白而潤,脈浮緊或浮;外感風熱而至感冒則見:身熱重,微惡風,汗出不暢,頭脹痛,咳痰黃稠,咽乾痛,鼻塞流黃涕,口渴欲飲,咽喉紅腫,苔薄微黃,舌邊尖紅,脈浮數。邪犯胃腸可伴隨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服從】清暑化濕解表。
療方12
療方4
【成分】蒲公英100克,生薑50克。
(二)頭臉部藥浴療法
【成分】浮萍、鮮生薑、蔥白各15~30克,白酒少量。
【主治】合用於流感。
【服從】理氣散寒。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淨水適當,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足浴。每日1劑,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鐘,持續2~3天。
療方1
【成分】紫蘇葉、陳艾葉、蔥白各60克。
療方4
【主治】用於流感頭身疼痛。
【成分】貫眾葉100克,荊芥、紫蘇葉、防風各30克,薄荷20克。
【用法】將蒲公英擇淨,生薑切細,同放藥鍋中,加淨水適當,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浴足。每日1劑,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鐘,持續2~3天。
【服從】辛涼解表、疏風清熱。
【服從】發汗解表。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淨水適當,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足浴,每日1劑,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鐘,持續2~3天。
【服從】辛涼解表,清熱解毒。
【用法】將上藥擇淨,同放藥鍋中,加淨水適當,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浴足。每日1劑,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鐘,持續2~3天。
【成分】陳皮30克,蔥白15克。
【服從】疏風散寒、止痛,辛溫解表、通絡。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淨水適當,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足浴。每日1劑,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鐘,持續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