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役殺死了清軍中著錦衣的軍官十餘人,即滿洲人稱為“牛彔額真”的,每一“牛彔額真”統兵三百人(約相稱於營長)。清兵退去後,守軍將五十名敢死隊用長繩縋到城下,拾到了十餘萬枝箭。城牆上給清兵挖出的洞窟有七十餘個。這時點查火藥庫,火藥也用儘了,局麵真是傷害得很。
[10]原詩是:“戰守逶迤不自在,偏因勝地重深愁。繁華我已知莊夢,忠憤人將謂??憂。邊釁久開終是定,室戈方操幾時休?片雲孤月應腸斷,樁樹殘落又一秋。”
朝廷荒唐,主帥荒誕,救兵是必然不會有的。那如何辦?棄城而退是從命主帥號令;守城罷,寧遠一城孤軍,怎能擋滿清的傾國之師?在這告急關頭,袁崇煥昂揚了豪傑之氣,決意抗敵。
袁崇煥招募來的兩廣後輩兵,在寧遠之戰中彷彿並未產生如何嚴峻的感化。據我猜想,極能夠是袁崇煥派了廣東海軍守覺華島。覺華島現在叫菊花島,在葫蘆島之南,在寧遠之東外洋,離岸十八裡。當時是關外屯聚糧草的重地,因為關外軍糧靠海運佈施,在覺華島起卸最便利。寒冬之際,海麵結了厚冰,變成了陸地,廣東兵所善於的水戰完整用不上,隻得把車輛排起來當防備工事,在冰上和清兵打陸戰,成果全軍淹冇,島上十餘萬石糧食儘被焚燬。這幾千名廣東水兵,大抵多數在這一役中捐軀了。[7]
[7]袁崇煥在〈天啟二年擢僉事監軍奏方略疏〉中提出招募兵員的要求,宣稱:“他日戰之不力,即斬臣於行軍之前,覺得輕事者戒。”最後說:“如聽臣之言,行臣之忠,臣必效力以舒人神之憤。不但穩固山海,即已失之封疆,即將複之。謀定而戰,臣有微長也。”他上任後的第一道奏章,便提出了“謀定而戰”的四字要訣,同時也高傲而自傲的說:“臣有微長也。”
[9]詳見王鐘翰〈滿族在努爾哈齊期間的社會經濟形狀〉、〈皇太極期間滿族向封建製的過渡〉。
這時寧遠守兵約一萬,而清兵有十三萬。向來明清交兵,老是明兵多而清兵少,此次卻眾寡易勢,雄師都在經略高第手中。高第全軍扼守山海關,公然並不派兵來救。
大敵終究攻來了。
清兵奮勇逼近,推了鐵裹車猛撞城牆,聲音霹雷霹雷,勢道驚人,撞擊了好久,城牆撞破的處所很多。清兵再用像雲梯那樣的裹鐵高車來撞擊城牆高處。隨後又把裹鐵車推到城牆邊,上麵用木板遮住,以擋城頭投下的矢石,車裡藏了兵士,用鐵鍬發掘城牆牆腳。清兵攻進了城牆下的死角,大炮已打他們不到。在這危急之時,守軍想到了戰略,抬了屋子前的長條大階石從城上投下去。階石非常沉重,鐵車上的木板擋不住,壓死了很多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