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本就是逃亡之徒,熟諳南邊的水路暗道,有人脈,有乾係。
蓋著北地天子玉璽的皇榜,大多是嗤之以鼻。
“讓他們本身,去鄙棄淩慎賣給他們的毒鹽。”
風險雖有,但利潤更大。
一輛輛不起眼的馬車,一艘艘假裝過的貨船,滿載著烏黑的精鹽,悄無聲氣地分開了北地。
何況,這但是向新朝示好的絕佳機遇。
“對了。”
“今後誰還買官鹽,誰就是傻子!”
一場針對江南經濟命脈的無聲戰役,即將全麵打響。
他們這些商賈不傻,淩雲更得民氣,更有才氣,反觀淩慎先是假幣,後是私鹽,儘是下作手腕。
“要讓南邊的百姓,也曉得他們常日吃的鹽,是害人的東西。”
這些商賈都是人精,刹時就明白了此中的龐大利潤和潛伏的風險。
與此同時,仁王府內。
“陛下聰睿,豈是那逆賊能比?”
“妙啊!此計實在太妙了!”
沉寂了些許光陰的北地官道與水路,再次變得繁忙起來。
三日以後。
殿內群臣紛繁擁戴,你一言我一語,皆是對淩慎的諷刺和不屑。
“現在低價精鹽湧入南邊,屆時他淩慎的鹽市一亂,朕看他還拿甚麼來抵擋。”
“讓他們將我北地的精鹽,運回江南去賣。”
各府縣的大牢當中,那些被抓獲的私鹽估客們,本來覺得本身必死無疑。
劉擎天也跟著大笑起來,“我看那逆賊現在怕是躲在金陵,氣得吐血三升了!”
“該死,誰讓他使這等下三濫的手腕?”
“怪不得賦稅那麼重,本來是把好鹽都留給本身吃了。”
“這鹽,看著可真好,比我們吃的黃鹽強多了。”
這不但是反擊,更是要完整掌控南邊的鹽脈。
發急和疑慮,伴跟著精鹽的引誘,敏捷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