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之藥食同源_第476章 《瀕湖脈學》十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柳東陽說道:“自古以來,都是通過脈動次數來診斷脈象,這但是一句相稱首要的話語啊!必必要等候脈搏跳動五十次以後,才氣夠切當地體味五臟是否存在缺失的環境。但是現現在的人們,手指剛一搭到患者的手腕和手臂處,就倉猝宣稱已經看明白了脈象。要曉得,整整五十次的脈搏跳動,又如何能夠會在彈指一揮間就完成呢?以是說呀,作為一個有尋求的學者,在診斷病情的時候該當綜合應用診脈、扣問病症、聆聽聲音以及察看麵色等多種體例,隻要如許才氣將四種診斷體例都兼顧到位,從而製止呈現失誤。”

從脈象的形狀來看,代脈在搏動過程中俄然中斷,冇法規複,然後再次搏動,是以被視為代脈。對於得病的人來講,代脈固然表示病情較為嚴峻,但仍有醫治的能夠。而對於安康的人來講,代脈則與壽命有關。

普通環境下,人的脈象應當是一息五至,這表白肺、心、脾、肝、腎這五臟之氣都充盈充沛。而五十動而一息,則合適大衍之數,被稱為平脈。如果與這一標準不符,呈當代脈,那就意味著有非常環境。腎氣不敷時,脈象能夠會在四十動時呈現一次中斷;肝氣不敷時,脈象能夠會在三十動時呈現一次中斷。這是因為某一臟的氣衰,而其他臟的氣會代為搏動。正如《黃帝內經》所說:“代則氣衰。”滑伯仁也指出,如果冇有疾病且身材肥胖,呈當代脈是一種傷害的脈象。但如果是因為疾病致負氣血俄然受損,氣不能持續供應,那麼代脈隻是一種病脈。在傷寒病中,如果呈現心悸且脈象為代脈,可用複脈湯停止醫治。對於妊婦來講,如果脈象為代脈,能夠意味著胎兒在百日時會呈現替代脈象,這是存亡攸關的事情,必須細心辯白。

戴同父曾說,脈象必須滿五十動,這一觀點出自《難經》。而《脈訣》中關於五臟的歌訣,疇昔以四十五動為準,這與典範的旨意相違背。

代脈,其脈象特性為搏動時俄然中斷,且不能自行規複,需求顛末一段時候後纔會再次搏動。仲景曾指出,代脈的脈象會延長至尺部,顛末較長時候後纔會再次呈現。吳氏則以為,代脈的呈現凡是意味著五臟之氣的衰竭。

與代脈類似的脈象有促脈和結脈。促脈是指脈象在快速跳動的過程中不時地呈現中斷;結脈則是脈象遲緩且不時地呈現中斷。代脈的中斷是有規律的,必然會遵循必然的次數呈現中斷,然後再延長至尺部,顛末較長時候後纔會再次呈現。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