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之藥食同源_第475章 《瀕湖脈學》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仲景說:動脈脈象的呈現意味著疼痛或驚駭。《素問》中也提到:陰虛而陽氣躁動就稱為崩。又說:婦人手少陰脈動得短長的,是有身的征象。

至於主病詩方麵,促脈凡是與熾熱病症有關。形成這類脈象的啟事大抵能夠分為五個方麵,彆離是氣、血、痰、飲以及食品等身分。一旦這些物質在體內有所滯留,就會使得脈象呈現間歇停止的征象。詳細來講,促脈能夠伴跟著經常發作的氣喘咳嗽症狀,這常常是因為痰液積聚而至;彆的,還能夠激發瘋躁、麵板髮斑以及毒疽等病症。總之,促脈首要反應了人體陽氣亢盛的病理狀況。

但是,《脈訣》中所描述的“或來或去,聚而卻還”這類環境,並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結脈。張仲景曾指出,有一種脈象如同沿著長長的竹竿持續不竭地觸摸,被稱為陰結;另有一種脈象好似車輛的頂蓋一樣寬廣且圓潤,叫做陽結。彆的,另有另一種脈象近似於芝麻粒普通大小,不斷地動搖、扭轉、牽引著,時聚時散冇有牢固規律,如許的脈象才氣夠被稱作結脈。需求重視的是,如果呈現了最後所說的那種結脈,則預示著病情危重,能夠會導致滅亡。固然這三種脈象都被定名為結脈,但實際上它們有著較著的差彆。

《脈訣》中提到:動脈脈象若尋之彷彿存在,舉之卻又消逝不見,不離其所處之位,不往也不來。這類脈象描述恍惚不清,荒誕虛妄,絕非真正的動脈脈象。詹氏則說:動脈的形狀如鼓勵的鉤子或毛髮,更是弊端的說法。

從體狀詩來看,促脈閃現出脈搏短促且間歇性停止一次的特性。這類脈象表白體內陽氣過盛,陰氣即將衰竭。此時,三焦部位的鬱火燃燒得極其暢旺,如果病情持續生長下去必定會導致生命傷害;但是,如果能夠及時采納辦法讓病情得以減緩,則另有儲存的但願。

【體狀詩】

動脈脈象搖搖不定,數脈呈現在關部,無頭無尾閃現豆形團狀。其底子啟事是陰陽相互搏擊,衰弱的一方會呈現動搖,而強大的一方則會保持溫馨。

扁鵲(即越人)曾經說過:結脈嚴峻的時候,表示體內的積聚也比較嚴峻;反之,結脈輕微的時候,則表白體內的氣機微小。當結脈閃現在體表時,提示身材內部能夠存在疼痛性的積聚;而當結脈暗藏在深層時,則表示體內深處有積聚之物。

再看與結脈類似的脈象——代脈。

結脈,其脈象表示為來往遲緩,時而會有一次停頓,然後又規複普通的搏動。這是《脈經》中的記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