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這東西是用來攻城拔寨的。它必必要用軸轉車(即絞車)來張弦開弓,在它的弩臂上有七條矢道(一次性發射七支箭),居中的那條矢道安排的是一支巨箭,長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鐵葉為翎(淺顯的箭矢是以羽毛為翎,可它倒是鐵片為翎),而在這支巨箭的擺佈則是三支相較略短的箭矢。史稱“諸箭一發齊起,所中城壘無不摧毀,樓櫓亦顛墜。”
以上這些都是為了與遼軍停止野戰所做的籌辦,在守城方麵宋軍也是做足了籌辦。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秦翰,這位不是純爺們兒的純爺們兒在先期到達澶州後所做出來的一係列成績可謂出色,趙恒當初挑選派他來為本身的禦駕親征打前站是真的選對了人。秦翰不但在城外構築了環城的壕溝,並且在澶州城內籌辦和積儲了大量的守城東西,弓箭、滾木、擂石這些東西就不消說了,最首要的是澶州城此時還裝備了當時天下上最具有殺傷力的重型長途兵器——床子弩!
蕭撻凜,出世年不祥,字馳宇,遼國皇太後蕭燕燕的族(兄)弟,遼史稱其“幼渾厚,有才略,通天文 ”。蕭撻凜參軍初期跟從遼國名將耶律斜軫南征北戰立下無數軍功,楊業最後一戰的敵手恰是此人。公元988年,蕭撻凜擔負遼國南院都監,公元994年,蕭撻凜因為東征高麗以及西征黨項有功而被進封為蘭陵郡王兼任遼國南京統軍使。而後不管是趙恒的第一次親征還是王繼忠被俘的望都之戰,蕭撻凜都親曆戰陣參與對宋作戰,他成了主導遼國對宋戰事的另一個耶律休哥,此次遼軍南征他更是成為了這二十萬遼軍的主帥。
李繼隆是在這個月的十八日才被任命為澶州火線的駕前東麵佈陣使,隨後又被任命為東西麵兩都佈陣使統領澶州的統統禁軍,而遼軍趕到澶州是二十二日,即便李繼隆帶著軍隊快馬加鞭也得在十九日才氣趕到澶州,也就是說留給他備戰的日子滿打滿算也就隻要三天。彆的,這些悠長駐守在開封城裡的禁軍可不比趙匡胤期間縱橫天下的的無敵之師,乃至於他們的戰役力連王超手裡的那十萬長年在河北戍邊的人也不如。在定州大營以及河北最火線的那些常常與遼軍血戰的邊關將士眼裡,這些都城裡的大頭兵不過就是一群衣甲光鮮但卻毫無實戰才氣和經曆的大宋全軍儀仗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