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帝國興亡史_第42章 良臣謝幕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就是在如許的一種內憂內亂的環境下,趙恒和他的臣下們共同締造了一個在汗青上與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永徽之治並列於青史的亂世——鹹平之治。

對此,李沆當即辯駁並警告王旦:“陛下幼年,這些事必必要讓他曉得,如此他才氣曉得官方百姓的痛苦學會體恤百姓。要不然,正值血氣方剛之年的他就會流連於聲色犬馬,抑或大興土木追逐享用。國度眼下並不承平,以是陛下還不至於此,但如果將來天下得以大治,那麼這些題目和隱患遲早會呈現,我到時候恐怕早已不在人間,但你王旦將來必定會晤臨這些題目,此實乃汝輩之憂也!”

這是李沆的遠見,而他的樸直在劉娥被封為美人之事上更是表現得淋漓儘致。趙恒更早之前本是籌算直接封劉娥為貴妃,他把手詔都擬好了,然後號令寺人拿動手詔去找李沆擬旨,李沆的反應是直接當著那位寺人的麵將趙恒的親筆手詔給燒了並讓寺人傳話給趙恒:“你就給陛下說,我以為此事不成為!”

當然,作為一國之宰相,品德高潔不敷以申明甚麼,具有卓絕的遠見也不敷以證明甚麼,在這些方麵做得再好也不過就是一個深得為官之道的政治熟行罷了。若要成為一代名相,關頭還得看這小我為這個國度和百姓做了甚麼。

彆的,這幾年裡宋朝的經貿也達到了立國以來的頂峰程度從而一舉奠定了宋朝在中國統統封建王朝裡經濟霸主的職位。但是,我們需求明白的一個究竟是——這統統的服從是在如何的背景下獲得的:西北李繼遷不竭寇邊、遼國幾次大肆入侵、宋朝破鈔巨資動用數以十萬級的軍隊東征西討南征北戰、蜀川兵變、西北大旱及地動、中原大旱、黃河決口、兩浙大旱加瘟疫、官方盜匪叢生。

李沆的俄然病故再加上之前呂蒙正的因病去官,如此一來趙恒天然就劃一於在俄然當間斷了本身的左膀右臂,舉國的重擔也就此全數落在了他一小我的肩頭。對於正身處內憂內亂當中的趙恒而言,他在李沆棺木之前的悲哀和眼淚無疑是樸拙且發自於肺腑。

李沆(公元947年—公元1004年),字太初,洺州肥村夫(今河北邯鄲永年區)。公元980年甲科進士落第,公元986年任知製誥,公元992年拜給事中並出任參知政事,公元998年出任宰相,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監修國史。公元1004年7月薨逝,享年五十七歲,身後被追贈太尉並中書令,獲賜諡號“文靖”。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